衣锦还乡||59

“饭吃饱了,有电视看,有网上,有时间了,那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恨只恨各人年纪大了,不比年轻,好多事情都有心无力,没法亲身参与,只能做个看戏的人喽。不过,你老王倒天生是个看戏的人,从那二年一直看到现在都是,实属难得啊……”
“兄弟,老实说,咱俩不抬杠,还真是羡慕他们年轻人,赶上好时代了。关键是想做事儿有机会,有平台,有能力。就拿侄儿子说吧,他能在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在外一路打拼,坐上现在的位置,取得现在的成绩,你和淑芬当年的培养固然不可少,他自己的努力也非常重要,但要是没有好的环境和机遇,又谈何容易?”
“老王,虽然你我都年轻过,但说这些,他们现在还体悟不到。他们只知道向前冲,一个劲地向前冲,不要命地向前冲。为什么?不就是因为环境和机遇太好吗?好得都用不着他们瞻前顾后,用不着事先仔仔细细地研究个透。现在什么都讲经济,讲效率,有几个年轻人真正去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所以,有些方面他们看不到,也想不到。从另一层意思上说,他们还是太娇气,不知道社会的复杂性,晒不得太阳、经不得风雨的。你别说柳爷那些言论,听上去有时觉得老古时,但很多传统自有它的道理……”
“侄儿子好不容易回来看你和淑芬,就别上纲上线啦——”
“他呀,儿子回来看爹妈,天经地义,再说了,老子又没求他。”你父亲说着,不知不觉地瞥了你一眼,“不过要说孝心,他们姐弟俩都还是有的,好吃好喝的从来没断供。虽然说日子好过了,忘本他们还是没完全忘掉——尤其这小子,十六年了,还是知道要回来看一看老子和他妈。要不然我都以为他造原子弹去了,保密单位,要销声匿迹一辈子呢。”
“你可别不知足,尽管说生活是好过了,可就周围几个村的而言,又有几家有兄弟你潇洒哟?”
“我潇洒啥嘛,只是我和她妈身子骨还硬板,还能自食其力,要是哪天倒下了,再好的社会,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与我们无关了。儿子在外地生活也不容易,难道你还真指望他回来给你养老?能回来照顾你几天就不错了,如你所说,知足就好,不该指望的还是不要指望。能吃能喝就赶快吃赶快喝,吃不得喝不下时,社会主义再好,都跟你我也没有关系啰。”
“侄儿子条件好,你可以去侄儿子那里长住呀。”
“得了吧,我才不去呢。且不说他们那些屋头进门还要换鞋,想起来都觉得麻烦,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再说那吃的吧,我也很不习惯,前几年我不是和淑芬去过吗?刚开始大家还可以互相迁就,儿媳妇也愿配合,换换新鲜口味也不错,可时间一长,还是自己的口味最合适嘛。我更不能接受的是,一顿饭要吃出三顿来,他们两个人下班时间不一样,孙子放学的时间还不一样,我们年轻时饿怕了又饿不得,搞得家里像在开餐馆,一天到晚都在做吃的。你说我们哪能过得惯哟?……”
你父亲正说得起劲。由于说到上次去由山的事情,你也想借此解释几句,不巧你母亲却在厨房大喊:
“面条熟啦,志远,快来端面条啦。”
于是你和姐夫快步跑出去,很快便端着热气腾腾的臊子和面条进屋。白菜、蒜苔、萝卜、青的红的辣椒和各种新鲜香料放进坛子里,经过充分发酵的酸菜,被捞起来,切成肉丝差不多粗细,再下红锅,用化猪油爆炒,直到盛进盘子里,端上桌,香气依然浓郁。真是满屋飘香。特别是面条和酸菜肉丝混在一起,轻轻地搅拌均匀,那口感的酸辣麻香爽,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你迫不及待地,一边吃,一边连连称赞:“好吃,好吃!”你姐听了随即笑话你:“还知道好吃呢,家里好吃的还多着呢,谁叫你那么久不回家呀?”
美味的刺激并没持续太久,你又想起刚才的话题。你从不曾知晓你父亲有过那种感受。你一直认为他和你母亲去由山是快乐的,那一段经历对他们来说是美好的。哪知他却有如此感受呢!有时在电视剧和书本上,你也看到过此类情节,但你从没想过此种文化冲突会发生在你们家。你根本没意识到那种危机。你猛然记起前几天和苏舒吵架,你提到你父母时她的敏感。
如此说来,其他人都是心照不宣,其实内心早有了定论,只有你一个人还蒙在鼓里。
“爹,你刚才说住不惯由山的原因是真的吗?”
“机械!难道老子还骗你呀?”
“那你之前为什么不跟我说呢?我还以为你是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呢。”
若喜欢请点此链接关注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