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过期废柴·美文集星若轩

值得看一生的《一生》

2019-08-17  本文已影响2人  華文2019

大学一年级,看了莫泊桑的《一生》,看到一个美丽纯洁天真敏感的女孩因为一个男人最终变成一个粗糙不堪伤痕累累的女人,内心的震撼至今还在,甚至从此对男人这种人产生了蔑视,虽然不幸自己就是一个男人。

这种感觉一直都在,它影响了我的生活,使我对女人这种人的态度十分小心、犹疑。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我也没有怀疑过莫泊桑所传达的思想,没有想过这种思想的害处究竟在哪,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它究竟有没有害处。

直到有一天和一帮高中生谈到《一生》,说了当初的感觉――其实对作品本身的印象已经很朦胧了,只是那种一直影响着我内心的感觉。我说那个天真敏感的女孩由于男人的过错而导致的每一次内心蜕变都让我震惊,让我作为一个男人而不安。一个叫文静的学生说:“其实是她自己不了解。”我忽然有了一种解脱一般的感觉,是啊,十多年前那个像主人公约娜一样青春敏感的大学生的我是不是带着某种天真看了那样的一部作品,并从此被它侵蚀了内心?为什么认为那些都是男人的错?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也许是主人公约娜的不对呢?

于是我又把作品看了一遍。这一次没有了在大学读书时那种时间上的从容,也没有了年龄上的那些敏感,把书放在车上,有时间就接着看下去,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作品,于是有了更大的震惊――

约娜这样的女孩子也许天生就是到这个世上来受罪的吧,或者说,约娜这样的女孩生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才造成了她一生的困惑,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这仍然是一出性格悲剧,也就是说,是约娜的性格造成了这样的一出悲剧。她天真,敏感,不谙世事人情,对两性之间毫无了解就坠入她自己设计的爱的圈套,于是在新婚第一夜就开始了此后长达一生的错谬:先是她不能接受于连的性的需要,后来是她不能接受于连对她的性的冷淡,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心理压力。

这是她的错,也就是文静说的,她不了解。文静说的对,事实也正是这样,比如说换一个人,就没有这些麻烦,比如约娜自己的母亲,比如伯爵夫人,甚至是使女罗莎丽,她们过着与她完全不同的放任而又快乐的人生。

但我仍然非常非常同情约娜,几乎从一开始就同情起那个在雨中窗前焦急地盼着出游的少女,直到她成为一个到了巴黎就迷路的乡村老妇,仍然充满深深的同情。

我甚至找到了莫泊桑的同情,尽管他的同情藏得那样深――他描写人生时的不动声色的残忍甚至掩盖了他对少女约娜怜香惜玉的一丝温情。但他的作品还是引起了我的同情,我相信这也是他的初衷之一。他用罗莎丽的嘴说:“您结婚没选好对象,这就是全部。”罗莎丽只是一个使女,她为于连生了一个私生子,因而离开了这个家,但二十年后,她淡淡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把人生的沉重归结于一个宿命般的偶然。

约娜自己很是不解,她说:“噢,我呀,总是没有运气,事事都不顺。我这一辈子真让厄运缠住身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老了,除了在善良方面还算富有,别的方面,尤其是金钱和儿子,都已经连罗莎丽还不如了。而富有讽刺意义的是,失去金钱和儿子,都是由她的善良和溺爱之类的错误才造成的。

我知道这样的理解大大削弱了作品的现实批判意义,因为我在这里完全无视社会现实的存在,而只讨论人物的性格,但我想这样也许更多地接近了人生无奈的本质。庸人总是说,在公理正义之外的层面上,与其因为批判现实而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不如调整自己以乐得人生的平和。“何不随其波而扬其流?”可惜莫泊桑不会这样想。

当然小说的主题意义远不止这些,但这是我读这部书感触最深最多之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