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共光辉文艺家谈写作

写作这件事,一定得慢慢来

2018-07-25  本文已影响1132人  上官飞鸿

曾几何时,简书里充斥着很多类似这样的文章标题:《来简书写作一个月,我是如何做到阅读量破千、粉丝过万的》《短短三个月,从简书小白到简书XX优秀作者》《简书签约作者的速成之路》……这样的文章其实也挺有吸引力的,但是反映了很多作者急于求成的心态,也误导了一些人跟风渴望在短期内取得写作上的突飞猛进。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是面对写作正确的心态。

写作这件事,勤奋很重要,可是一定得慢慢来。纵观历史,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历尽艰辛,耗费很长时间才创作出来的。

清代的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祖父曹寅曾经任职江宁织造。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没家产,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由于家道中落,曹雪芹后来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只能够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但是,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自述创作《石头记》(《红楼梦》原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旁人很难体会。如果没有长达十年的艰苦创作,人间又何来《红楼梦》这一包罗万象的惊世巨著呢?

到了近现代,很多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也是费尽周折。当代已故作家路遥(原名王卫国),出身于贫穷的陕北榆林清涧县农村,从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进入《山花》杂志编辑部工作。热爱文学创作的路遥,闲暇时间都用在了采集素材和练习写作上。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一经问世就很受读者欢迎,被翻拍成电影以后更是轰动全国。但路遥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立下决心要创作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路遥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走街串巷搜集到了1975—1985这十年间几乎所有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亲自走访了许多位经历那段改革岁月的中老年人,积累了大量的第一首素材。走访期间,路遥大部分时候都是骑着自行车,背一个黄挎包,里面装一壶水和几个馒头。渴了,就停下来喝几口水;饿了,就蹲在路边啃几口馒头。冬天的时候,陕北气温达到零下十几二十度,馒头冻得像冰块一样硬,路遥就用热水泡一下掰着吃。(参见厚夫著《路遥传》)

到了具体创作阶段,路遥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经常是白天翻阅资料、构思故事情节,晚上七点左右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凌晨四点左右,然后才上床睡觉,睡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才醒来。(参见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平凡的世界》里写到孙少平后来应招去了铜城大牙湾煤矿当了一名煤矿工人。为了真实还原煤矿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路遥跑到弟弟王天乐所在的铜川某煤矿,亲自下井和煤矿工人们一起干活,亲身体验几十上百米深的井下作业,还和煤矿工人同吃同住三个月的时间,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如此一来,才有了《平凡的世界》里感动千千万万读者的河南好师傅王世才、吃苦耐劳而同样舍己救人的模范工人孙少平。(参见厚夫著《路遥传》)

像这样经过了接近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了,并且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所有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里排名第一)。其实早在全书完成之前,《平凡的世界》第一卷就已经开始于每天中午十二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频道播出了。那个时候,年轻男女下班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广播版的《平凡的世界》,那场景可以称得上是万人空巷。

路遥给广大读者奉献了这样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却因为长年的辛苦创作拖垮了自己的身体。路遥荣获茅盾文学奖后不久就住进了医院,于1992年11月17日因肝硬化腹水病逝于西京医院,享年42岁。

真正的文学大师,他们为了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惜花费几年甚至十年的岁月来精心酝酿。他们为了写作,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是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反观一下如今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写作者,渴望着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可以写出一篇佳作来,或者几天十天就想写出一部传世作品来,岂不是太异想天开了?有些作者才坚持写作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很不耐烦了,这样下去怎么能成功呢?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告诫我说:“要想成为一名作家,首先静下心来努力写作十年再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了呢?

写作这件事,一定得慢慢来。倘若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潜心读书,多加观察,勤于积累,坚持练笔,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