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3
2021-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倩倩_d737
怎样提问
需要修炼一套提问的技术。通过设计一个“对”的问题,便于受访者说真话。
1、为了维护自我形象,刻意给了假的答案
不想显得无知,不想显得没涵养,不想显得刻薄。
例如:问受访者有没有听说过一款,大家都在讨论的手机新功能。通常会得到“听过”的答案,因为说没有会显得自己无知。
这种问题叫做社会期望偏差,怎么避免?——在设计问题时,要主动去除或者转移敏感信息。
比如把“您的孩子是否存在偷窃行为”改为“您的孩子在近一个月内是否有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去掉了道德评判,更容易客观回答。
2、误解了你的问题,给出了错误答案
信息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问题不聚焦,就会掺杂很多复杂情况,答案的客观真实就降低了。
例如:如果你准备开一家民宿,想知道人们出行住宿习惯,你可能会问,“你旅行时,经常住哪类宾馆?”结果可能有5%的人回答住民宿,需求似乎不大。
但如果换种问法:“您跟家人出去旅游通常住什么类型的酒店。”根据实际回答,30%会选择别有情调的民宿。
用具体描述替代模棱两可。可以避免误解。过于绝对的措辞,也不要用。比如“总是”“所有”“任何” “最好”“最差”……
3、被诱导性问题误导,不自觉给了假的答案
受访者本来没想撒谎,但因为被我们设定的问题诱导,最终撒了谎。
例如:你去问用户“你喜欢电影还是看书?”结果60%的人说喜欢看书。原因就是,你提了一个诱导性问题。很多人两者都不喜欢,只能随便选一个。
诱导性问题就是用不恰当的方法限制用户的回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通常很隐蔽。
怎么避免诱导性提问呢?
1.给出完备的选项,如果不能穷尽,就在选项中加个“其他”,或给出合理的选择区间;
2.不预设立场;
3.不过分夸大问题的某一个方面。
尽量客观,才有助于发现事物的真实状态,得到切实有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