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看起来很努力的工作,非常迷茫
迷茫,丧,年轻人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无解,无出路。
手机一天解锁一千八百次,微信一天点开一千八百次,除了加班,就是淘宝,综艺。在外人眼中,却好奇总是加班的我,为什么这么拼。
我只是在重复劳作,脑力劳动已变成体力劳动。
有些人觉得妹纸不应该这么拼,找个靠谱的人,做个轻松的工作就好了。只能说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个人性格如此,不是要做女强人什么的,只是责任心使然,该自己做的事没做完,就只能和工作死磕。
认真工作,认真加班,看起来很努力,但成长却变得微弱。
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评判什么,特别是不好的评价。以前不了解一个同事,觉得他每天可以早早下班,是不是有时候活儿没有做完就走了。后来坐到我的旁边,才发现,别人是厉害,做事很有效率,控制着自己工作的节奏。同样的事情,换他执行,可能很快搞定,换做我或者别人,或许就是加班了。工作肯定不能百分百的顺心如意,我看起来努力的加班,一方面是责任心,一方面是加班文化的影响。
网易蜗牛阅读上,对一个文章分享的关于加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
“自觉加班”真的存在吗?
森冈孝二认为,我们经常用的形容词诸如“热衷于工作”,“埋头工作”,“有干劲”,“做得到”等等,这些词语背后是渴望被别人承认,希望获得内在的充实感,成就感。
他说:“如果没有某种强制、压力、竞争、奖励或者制度性动机的存在,纯然‘自发的’过度劳动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无论是个人,某个公司,甚至大到整个国家、世界,过劳问题都是在相互‘逼迫’中产生的。
上面的话说的好有道理,996也一度炒的火热,可是现实残酷,比起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加班的人,干着感兴趣的工作,或者工资高的工作的加班的人,应该还是要幸福一些的。
刚开始对工作不熟悉的时候,也经常加班到10点,11点,并没有觉得不适应,没有想抱怨什么,没有跑路不干的念头。后来的后来,有些东西熟能生巧,特别是业务方面,做的多了,踩得坑多了,看的问题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技术也不是一问三不知的小白,却依然每天处于忙忙碌碌的状态,加班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现在工作很忙的时候,到10点,11点,12点,会开始抱怨,开始烦躁,不过是因为担心,消耗着时间,却没有什么成长。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在工作,只是懂了自己工作的需要用到的一些东西,不会的东西很多,因为用不到,不能自律去学习。
比起工作无意义的加班,会更担心没有事情做,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会无精打采,看着时间一点点的流失。忙与不忙,都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会考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了,但又因为怕麻烦,懒得折腾的性格,加上项目组氛围很好,工作也擅长,而只是想想,果然性格决定命运。
宋丹丹在一个节目里面说,如果让自己再回到20多岁的时候,愿不愿意?她肯定不愿意。20多岁的自己多么迷茫啊,迷茫遇到什么样的人,和谁结婚,生几个孩纸,做什么样的工作。
同样在这个节目里,一个女孩因为着急向评委证明自己,表演完才艺《歌剧2》,说自己还会其他歌曲,会模仿,会这会那。孙燕姿打断了她的说话,说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一直在不断的输出,输出,年轻人太不容易,太辛苦,不用一直输出的。妹纸的实力可以,但是表现着急,虽然通过了,却没有获得自己预期的成绩。
微信,微博,周围人,获取信息太容易了,容易产生比较,看得见的比较,看不见的比较,焦虑产生。身边各种信息在输出,从碎片化的信息中,了解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幸福,比自己优秀,就开始很丧,很着急,想着怎么样可以证明自己。
20多岁,周围不断有声音要求你应该怎样,想证明自己,所以变得急躁,变得迷茫,看似努力,实际却是想的多做的少。20多岁也混不了几年了,小破孩“阿姨,阿姨”的喊着,同龄人结婚生娃,完成着各种人生的进阶。有时想是不是因为格局太小,除了工作就是自己一方小小的生活空间,才这么这么的迷茫,带着一丝害怕,一些担忧,前行。谁知道呢。
如果达不到世俗定义的优秀,那就让我天天心安,吃好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