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

2018-12-17  本文已影响15人  顽强的猫尾草

前些日子看完了第1部,很多内容虽吸引人,但都是作者或学生的假设,难免缺乏考据。第2部讲行为经济学大致翻看了一下也是如此。第3部讲宏观经济学个人感觉更值得一读。

  1. 只有死亡和纳税是无法避免的
    政府的决策,第一时间可能会让人感到愤怒,但从理性的角度却是正确的。增税会使民众怨声载道,因为可支配收入变少了,但:i)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养活军队,建造学校);ii)只要不是过于腐败的政府,政府的财政投资总比个人的花费要理性得多。而且人民的幸福感其实取决于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

  2. Un bienfait n'est jamais perdu
    好人总是吃亏吗?不是的,因为社会除了德治还有法治,打擦边球的人终究会触碰到法律的边缘,又因为诚实的好人往往更容易受人信任而坐上高位,因此保持良好的道德能够成为企业家的制胜之道。

  3. 社会中的鸡尾酒效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理应较几十年前明显缩短,但却并没有这种现象发生。由于鸡尾酒效应,只要仍有一个人为获得进一步发展而努力,整个社会就不得不跟着努力。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最大化效用本就是为经济学所肯定的。但在商品购买行为中则相反,经济学家认为追求绝对质量的是明智的买家,炫耀优越感的则是社交低能。

  4. 穷人有活着的权利吗?
    如果一个穷人罹患大病,支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是否应该出于道德层面继续给他提供治疗?经济学家认为,当面临急迫的医疗需求时,最好能够给他提供治疗,不然谁也不能保证攒下来的这笔稀缺药物的钱,最终会花费在更具价值的地方。

  5. 价格陷阱
    只要允许人们以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购买宝贵的资源,他们必然会浪费使用。

以上记录了一些零散的感想,这本书很多章节之间相互联系,前后铺垫,不失为一本很好的经济学读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