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两个字,会让一个人显得很不合群

2023-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妮可儿_

我们在成熟时,会说一个人很理智,很清醒。

在追求理性思考时,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事实,根据,标准等,但是当而对一个人时,除了这些合理化的因素,那合情的感受,情绪,态度是不是也要兼顾呢?

1.合理与合情

先说一个关于合理与合情的小故事。

因为提高了30%的成功率,瓦格纳-尧雷格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事情是这样的。20世纪初期,人们对于流行病神经梅毒,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在治疗过程中,瓦格纳-尧雷格发现如果病人得了与梅毒无关的导致持续性发热的小病,其梅毒症状就会渐渐好转。

瓦格纳-尧雷格判断:发热可以帮助身体对抗传染病。

于是,他之后的治疗手段是将伤寒、疟疾和天花的低端病原体注入梅毒病人体内,引起其身体足够强烈的发热反应,以杀灭梅毒螺旋体。

这件事听起来很危险,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有些病人在接受这种治疗后死亡了。

最后,他选定了一种致原性较弱的疟原虫。其引发的疟疾会导致连续数日的高烧,但可以治愈梅毒。

在经过了“疟热疗法”的治疗后,60%的病人康复了,而对照组中病人的康复率则只有30%左右。1927年,他凭借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件事,很合理,但是不合情。因为没有人喜欢发热的感受,甚至古罗马人特别崇拜菲波利斯,她是保护人们不发执的女神。

直到后来,随着青霉素的问世,梅毒的疟热疗法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发热可以帮助我们治病,但是人们对发热是有恐慌的。

所以,即便一件事情看起来合理,但是如果它不合情,那么它就谈不上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2.财富

在金融领域,最让人们诟病的是:很多道理、原理、甚至机制在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违背人性的。

2008生,耶鲁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年轻人最好用退休金账户余额2倍的金额投资股市,即以自己承担1美元、负债2美元的保证金形式。

这项研究建议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杠杆,即可以在年轻时多承担一些风险,应对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承担的风险。即使在年轻时动用杠杆可能会让投资者倾家荡产,但长期来看,只要他们没有受到致命打击,能继续执行这项计划,在账户清零后仍然以2∶1的保证金形式将钱投入这个退休金账户,他们到老后依然能拥有财富。这个观点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是一种绝对理性的策略。

但是从现实角度看,它几乎是不可能落实的。没有哪个正常人能背着巨额负债,还像个没事人丶样。

相反,他们会选择放弃这种策略,去寻求其它方案,或许还会起诉他们的理财顾问。

3.理性

市面上大多强调理性的理论。

但是,一个人做到绝对理性,就是成熟的吗?

并不是。

如果你把“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作通往幸福人生的路标,它听上去仿佛是从幸运曲奇里掏出来的空洞建议,但如果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种行为标准能通过让你长期坚持做某件事来提高成功的概率,你就会明白,这是所有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你投资了一家发展前景不错的企业,这很理性。但如果你并不关心其具体业务,当一切发展良好的时候,你或许会感觉不错,但一旦情况急转直下,突然之间,事情就变成了你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上亏了钱。对你来说,这是一种双重负担,于是你最可能做出的选择就是,亏钱抛售,然后转投其他领域。

但相反,即便一家企业看起来前景一般,但是你对这家企业的使命、产品,团队和技术等方面,都非常感兴趣,那么当它收益下滑或需要帮助而进入不可避免的低谷期时,你至少会因为感到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而对损失没有那么在意。

在这种心态下,你反而可能获得大额收益。

选择前景一般的企业,相对没有那么合理,但是它合情,就会给你提供额外的力量。

成熟的人一定不能只强调合理,而忽视了合情。

忽视了合情,你对于成熟的理解,只会是片面的。

总结一下,追求理性思考没有错,但是更重要的是,你会被一些事挑起情绪,挑起态度。如果不能,那么你就是一个执行标准和规则的机器,失去人的全面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