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记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研修日记】打人者,你到底怎么了?20181220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24人  韩璐_hanlu

昨天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段视频,标题为《男子毕业20年后拦路扇老师耳光:以前咋削我的 还记不记得》,这段视频是腾训新闻推出的,原标题为《毕业后,他用耳光报答当年的老师》,并且还链接了28个相关视频。

通常这种新闻我是不会点开的,平日的世界已经被各种事件充斥着,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这些以标题吸人眼球的新闻,我于是没有在群里发表意见。

今天闲下来才打开视频,看了几遍,心里还是觉不舒服,不想发表评论,是不想蹭这个事件的热度,也是为了不让这个事件继续发酵。

但为了完成作业,练习横联纵联胡乱联,最终还是决定写点什么。

【研修日记】打人者,你到底怎么了?20181220

事情本身,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拦住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骑摩托车的男子,对其连扇数个耳光。这无疑是一种反社会行为,打人者在以不被社会允许的方式释放着自身的攻击性。

攻击性是人人都有的,按弗老爷子的说法就是力比多,是生命的能量。之前的日记中提到,处理自身攻击性比较健康的方式是两个xiang,即向外和象征化。比如说,参加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然,更成熟的方式是幽默,或者升华成文学艺术的形式。实在不济,扎小人儿也可以,腹诽也可以,总之就是不能真的去伤害对方的身体,否则就要走进法律圈,心理就帮不上一毛钱的忙了。

攻击性与安全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攻击性就会容易被激发。人在母腹中最为安全,一旦离开母体,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包括物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就会不断地受到威胁,安全感越差,攻击性越强。

回到那位打人的男子身上,据他自述打人原因,是这名五十多岁的男子在二十年前做他的老师的时候,因为觉得他家里穷,曾经对他拳脚相加,把他的头踩在脚底下连踹十几脚,他到现在还过不去这道坎。

十三岁的少年正值青春期,家庭条件比较差,本身就比较自卑、敏感,遇到老师如此欺辱,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家人,因此而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实在是让人心疼,正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二十年过去了,他的生理年龄长到了三十三岁,可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十三岁,一直在试图在当年的刻痕上寻找那把掉到水里的剑,却没有意识到船早已开远。

三十三岁的他,一定也不是一个非常被社会认可的人,至少他自己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当年的被老师打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由头,他为此而受到的伤害成了今天不幸福的拐杖。归因,是人的普遍需求,一个果,可能有N个因造成,可他偏偏找到了这一个,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不必为今天的失败负责任了。

如果心理一直得不到成长,可以预见五十三岁的他,仍不会因为今天痛打过老师而放下这件事。他为今天的行为付出的代价,将再次成为五十三岁时候为自己的不如意找到的理由。

【研修日记】打人者,你到底怎么了?20181220

年少时被老师打过的学生不止他一个,出生在六十、七十年代的人,挨老师打骂可以说是常事,有时候孩子在学校挨了老师的打,回家还得为此再挨父母的打,很多人为此留下创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出视频中的男子同样的行为,多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忘,随着心理的成长会将当年的事件重新定义。因为记忆是基于当下的构建,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说这些,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随便打骂或者侮辱学生,连冷暴力甚至是忽视都有可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受到伤害。然而,伤害人的人可能早已忘记,被伤害的人却还在内心反复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各个媒体推出这则新闻的目的,不过是想将这件事无限地扩大化,以此吸引更多地流量,使用“报答”之类的词汇,强调“老师”、“学生”更是道德绑架。而我想说的是,关注心理健康,应该是当下社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如果打人的男子当年遇到一个好的家长、好的老师或是好的朋友,如果当时的学校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也许一切又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