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体验成长的快乐

2016-11-03  本文已影响93人  晓宏Nina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黑镜》的影评,从谈剧情,到网络时代,到科技,最终,说到“人的选择永远是无限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我还没看过这部剧,但让我想起另外一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影片中的人类已经“舒适地”不能走路,半躺在一辆移动设备上,每天做的就是盯着与其他人联系的视频窗口。当不小心从上面摔下来时,需要靠机器人帮助,才能重新归位。

正是这种舒适,让人的身体机能不断弱化。而之前,人类做了种种努力就是为了追求更多的舒适呀!舒适没有错,但如果一直生活在舒适中,没有目标,没有想法,也没了生活的乐趣,再舒适又有何意义。

我认同,舒适区可以无限地扩大。有目的,有想法的扩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不断向外扩展,面对一个个挑战,让自己成长,是美好的,也是快乐的。

因为,这种扩大,是学习的过程,让自己有一定的不适,又有一定的动力。能够满足内心成长的需求,自我认同的需要。就好比打游戏,通关,每一关都有新的挑战,让自己有一定的不适,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会得到游戏的奖励,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足够的动力,乐此不疲。

TED上有个演讲,是心理学家Tom Chatfield分享的:《游戏奖励大脑的7种方式》,其中说到如何将游戏中的激励方式用到学习中,推荐大家看一下。

然而,做自己喜欢的事,似乎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自己喜欢的是自已擅长的吗?自己现在不擅长,是不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让自己擅长。

就好比,最近的我,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让自己跨出一小步,从舒适圈走出来。开始尝试,我不太擅长的事——写作。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喜欢心理学。我学了,学得很快乐,虽然,做论文的过程很辛苦,也很痛苦,但最后结果是我想要的,为此,我的舒适圈向外扩展了一层。

喜欢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聊出来。所以,经常和朋友小聚,聊聊天,吃吃饭。而职业上,我选择作讲师,每一次讲课,对自己来说,就是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 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的舒适圈就在扩展,这是快乐的。

然而,写作也是交流的一种,却不是我擅长的。 打破这个不适,需要点勇气。刚好网络时代,各种平台,提供通道。 “勇气”+“平台” 等于好的开始。然后,就需要坚持,对自己文笔的不自信,是最大的阻力,需要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还需要激励,把阻力变动力。

重要的是,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是我主动选择的,并不是别人逼迫的。

而最怕的是,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主动选择时,却不知道选什么。

可能和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有关,一直以来太听话,习惯听从别人的安排,小时候,听妈妈的;上学了,听老师的;成人后,工作上听老板的、生活中听伴侣的;甚至到老了,听儿女的。从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昨天,刚好和朋友聊到3-6岁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

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遵从孩子的兴趣、孩子自己喜欢的,来开发孩子这方面的潜能,最终达到一定的造诣。

我们让孩子上兴趣班,应该选择孩子自己的兴趣来上,而不是让孩子听话的以大人的兴趣为主导。

当孩子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时,通过家长细心的观察,提供各种尝试和体验的机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就是家长来搭平台,通过各种鼓励和激励,让孩子面对学习的困难和挑战时,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细想,这样做,就是帮助孩子从小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帮助孩子启动内在力量。

女儿小时候,我很想鼓励她学舞蹈,但她受好朋友的影响,觉得学舞蹈练基本功太累太苦,一直不肯尝试。直到那年春晚上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吸引了她,她突然对舞蹈着了迷。

于是,我找遍所有的舞蹈班,终于有一位老师,同意让孩子来试试。因为,她那时已经7岁,对于学舞蹈似乎太晚了。

第一次舞蹈课堂上,女儿虽然显得有些生硬,但渴望和专注的眼神,让我坚信她可以学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 女儿经常在家里,自己练习基本功,舞蹈老师说她身体素质不错,只要多练习,就能赶上班里其他同学。有时她压腿,趴跨自己痛得流眼泪,也仍在坚持。

我帮她找到了这个平台,老师给了她鼓励,她内在的力量,就发挥了作用。几年过去了,她一直努力学习舞蹈,和班上一个很小就开始学舞蹈的女孩,经常一起成为领舞者,也参加过比赛拿过奖。

重要的是,她在舞蹈上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促使她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更加自信,也愿意去尝试一些挑战。

让自己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也让孩子站在舒适圈的边缘上,我们都在成长,并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图片来自影片)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