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厨房里的海派少女》,还原地道海派美食

2020-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薛宝钗的冷香丸
“人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爱已经辜负得太多,美食便不可再辜负 。”  —— 青慕《三行情诗集》

    古今中外,大凡关于美食的话题,总能引起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共鸣。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美食达人伊尹活跃于商初,此人辅助商汤灭夏桀,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尤擅以烹饪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也就是后来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至于后人复制的屈原家宴也好,《论语 . 乡党第十》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乃至文艺界super 老饕苏子瞻也罢,统统都是后世之事,此为后话。

      今日与读者共享的小说名为《厨房里的海派少女》,对爱读书的你而言,或许一本好书会比一个爱你的人更加治愈。冬日的午后,沐浴着暖阳,捧着这本《厨房里的海派少女》,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记忆中的海派美食。

      所谓海派美食,顾名思义,指的是除了上海传统本帮菜以外的创新菜,取海纳百川之意,而非“上海的派别”。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上海各地方菜系林立,有京帮菜、广帮菜、苏帮菜等16个菜系,由于上海人善于从别人饭桌上找到长处,去粕留精,从而创新、演变出具有上海独特风味的“海派菜”。笔者幼时曾居于祖父家中,与一上海籍知青后代比邻而居,每每掌灯时分,那扇小厨房上的窗口总会飘出缕缕炊烟。祖父祖母皆不精庖厨,那位一年四季旗袍加身、说话总是嗲嗲的漂亮阿姨经常会从身后变出一盘生煎包啊,一小碗酒酿圆子啊,有时会是一碟春卷或几块甜腻的梨膏糖。分量不多却胜在精致,足见其用心。都说美食最治愈人心,深以为然。这些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小食却温暖了笔者整个年少时期。

      书归正传,作为一部美食小说,吃货达人最关注的必然是其中描述的各色美食。但它又不是只讲美食这么简单,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晚清光绪年间(1894年)。熟悉历史的读者应当清楚,近代上海自1843年开埠,随后数十年间,各国公使、商人、买办等蜂拥而至,使馆、洋行、银行等相关公共设施拔地而起。传统的上海本帮菜日渐与西餐相融合。西餐馆(即书中所言番菜馆)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国租界与繁华路段遍地开花。

      本书讲述了晚清上海一间门面不大,名气不小,专营海派西餐的罗兰番菜馆以及五位性格各异的少女荣誉与共,休戚相关的故事。热血又热闹,温暖又治愈,带给你女性彼此守望互助的力量。书中不仅还原了数道海派美食,比如罗兰煎牛排,鸡蛋咖啡,番茄牛肉汤,奶香青豆泥,更附有详细做法及用量,让读者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更可以学以致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硬道理!

      《厨房里的海派少女》是作者梁清散多年研究海派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将海派西餐的演变传奇与老上海饮食文化完美结合,以五位少女的成长互助故事来表达,呈现美食之可口的同时,也为读者献上或商战、或江湖、或悬疑的精彩情节!

作者简介:

      梁清散,知名科幻作家。业已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文学少女侦探》《新新日报馆》,其他代表作有《济南的风筝》《枯苇余春》《三季一生》等。曾获第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网络原创科幻作品奖、第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金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