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已随南风而去
“我的爱已随南风而去”这句歌词是男藤井树在遭遇山难,临死之前唱的。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秋叶说男藤井树并不喜欢松田圣子,却在死前哼唱了她的歌。
渡边博子紧接着说了与男藤井树发生的一件事:男藤井树和她约会,手机攥着戒指,却一直没有主动求婚,于是他们就静静地坐上三个小时看风景。最后还是博子主动开口,说她们结婚吧。男藤井树回答了好吧。
我想,男藤井树心里是一直有女藤井树的。她就像一道白月光一样,隐藏在心里的某一处,偶尔会想起、怀念、遗憾。
那句歌词“我的爱已随南风而去”,女藤井树住的小樽就在男藤井树住的神户的南边。
而渡边博子与女藤井树的回忆来信,以及那句歌词,紧接着求婚的那件事,甚至以前的种种,我想渡边博子她应该也料想到并且放下:男藤井树确实心里有女藤井树的,也正因为她长得像女藤井树,所以冰冷的他才会主动,他们才会有故事。但是她知道,她不完全是她。他也确实喜欢自己的。
我觉得渡边博子并不是女藤井树的替代品。虽然我很喜欢这样的剧情,男主一直喜欢少年时代喜欢的那个人,多么的浪漫和专一。
我想的是,男藤井树一直在心里留有少年时代女藤井树的位置的,似乎是一种遗憾,永远记在心里。
如果真的完全放不下女藤井树,男藤井树大可长大以后回来找她。可是他没有,就连女藤井树也一直没发现他的这份情愫,直到很多很多年之后,在借书卡的背面发现他画的她的画像。
因为男藤井树确实没放下女藤井树,但是他永远也不会回头找女藤井树。
因为男藤井树曾含蓄地向女藤井树告白,但是女藤井树没有发现,男藤井树或许会认为女藤井树拒绝了她。这算是一个美丽的错过吧。
而且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是一个含羞、被动,甚至是冰冷的人,即使是告白也那么的含蓄,他不会回头的。更不用说很多年年之后了,物是人非,甚至都不知道女藤井树过得怎么样,是否已经结婚,是否还记得他,要是他突然出现会不会影响到女藤井树的生活呢,诸如此类的考虑。
但是他会一直记得女藤井树,或许以后喜欢的人中也会有女藤井树的影子,但是不完全是她的替代品。因为人的审美和喜欢的事情都是差不多一个类型的。所以渡边博子确实不是女藤井树的替代品,男藤井树确实也是喜欢她的。
成年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是心里始终保留有一寸纯洁之地予于少年时代的喜欢。
女藤井树也是喜欢男藤井树的。电影的最后,女藤井树的独白:因为我太害羞了。
因为含羞,因为少年时代独有的自尊心,她不愿意承认自己“一厢情愿”地喜欢男藤井树,即使在给渡边博子的回忆信中也没有表现出来。
但是后来从老师的口中知道男藤井树在三年前去世,在借书卡的背面发现了自己的画像。她终于在心里承认自己的这份少年时代的情愫。
这个电影的魅力在于,她说的是大多数人的青春,而不是国产电影里的堕胎、辍学等的狗血情节。
而真正大多数人的青春是,犹豫着一直没有亲口说出来的偷偷喜欢,或许是鼓起勇气表白后的拒绝成为了多年后的笑谈,又或者是用力靠近后却得不到回应后的悄然离去。
仿佛所有的喜欢都由一个人来完成,也由一个人来结束。甚至对方都不知道曾经存在一份这样的爱意。
另一个魅力就是,人们对于初恋的态度刻画得过于细腻和真实。它没有很直接地说男藤井树一直喜欢女藤井树,而是从很多细微之处表现。比如,渡边博子长得像女藤井树;“我的爱已随南风而去”;多处情节表现渡边博子以为自己长得像女藤井树,男藤井树才会喜欢她……
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渡边博子确实是女藤井树的替代品,为此很多人愤愤不平。
而我觉得,这正是大多数人对于初恋的态度。永远记住,却也不会回头触碰。
大概遗憾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吧。
而那两人刚好长得像,只能说明人的爱好始终是同一类型的。比如我自己就是,爱好永远是那一款,少年感。
所以很喜欢这个电影,电影虽然很平淡,但是我隔三差五就得回头看一遍,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美,太令人有同感。我愿称之为,青春电影的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