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赞同给人生设限?
下班路上,收到大学好友的微信,问我是否真的已经从律师事务所辞职,又问我如果在读的研究生学校不满意,是否有再考的价值。我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她,内心里却很清楚她究竟在恐慌些什么。
她在我们当中,曾是毋庸置疑的学霸。大学期间,不管什么考试永远都是第一,不管多难考的证,永远都是一次就过,包括通过率极低的司法考试,但是却在考研这件事上一直栽跟头。二年过去,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却又是万般妥协之下的一个非全日制。她心有不甘,想要再战却又真的后怕心怯,服从现实却只觉混沌度日,荒废光阴。
这种心中有远山却又求不得,俯身入现实却又不甘心的心态,大概是所有刚毕业不久的人都会有的困顿。就连我自己,明明更喜欢文字一些,明明感性胜于理性,就是拗着曾经学过法律,一定要做个声名鹊起、符合父母期望的大律师,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挣扎。
很多人赞扬执着精神,赞扬坚持到底,可是我却仍然认为,有目标的适可而止,其实未尝不是另一种人生哲学。所以,在微信的最后,我对她说:“如果你心中觉得工作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就不如放平心态,不要去管什么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抓住这少有的一年,安心的读书,专业非专业的书都不要紧,关键的是不要浪费这一段光阴,等到实习的时候,多学多问,努力提升自己。但是如果你觉得更好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就是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工作水平,那就再考一次。但是这一次要给自己设限,告诉自己这是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不能得偿所愿,就要有转而投入工作的勇气。人生不设限就会让自己不断的执着于同一条路,而很多时候不妨换一种活法,且这种活法不一定就是不合适的。”
与其说在说服她,不如说是在说服我自己。曾经在律所死扛的自己虽然也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但是想清楚之后,我才明白,其实那只是一腔孤勇。因为我从来都是活在父母和他人眼中的人,他们觉得好,我便觉得好。自己的意愿被尘封起来,以为他们想要的就是我想要的。可是事实上,人生却是自己的。在没有分清楚这些之前,拥有再多的不服输和固执的勇气都是愚妄。
人类历史上常常把“固执”美化,所以我们从小就在接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精神内核。但是我们毕竟不是愚公,也不是精卫或者夸父,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本身,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已。我们需要在短暂的生命里尽情的生活,体验无限种不可能,而固执,会封死我们的其他出路。
当然,我并不鄙夷为梦想坚持到底的人,只是,更多时候,从现实出发,我仍然赞同给人生设限,勇敢认输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