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阿富汗的女人真可怜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有句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读了胡塞尼的《灿烂千阳》就不得不承认女性是战乱中受到最大伤害的群体。如果说生为阿富汗的民众是一种不幸,那生为阿富汗的女人则是一种悲哀。

二战前阿富汗一直就是俄国与英国反复争夺的一块肉,后来又成为美苏之间争斗的棋子,阿富汗好像永远摆脱不了别人入侵的命运: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们来了;军阀们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即使偶得短暂安宁,自己国家内部又开始政权的争夺战。战争带来家破人亡和贫穷饥饿 ,女人成为最大受害者,她们被当作打仗时的奖赏,被卖给别人当妻子,被禁止去上学和工作,被勒令戴面纱。她们得不到足够的医疗服务,在没有男性亲属陪同时,甚至不能出门不能上街。

《灿烂千阳》讲述的就是两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玛丽雅姆的母亲说“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玛丽雅姆确实忍受了一辈子,忍受自己是私生子的屈辱,忍受父亲把他远嫁,忍受丈夫拉西德的打骂,忍受莱拉在她面前挺着大肚子.....但玛丽雅姆的身上也有勇敢坚强的光辉,她敢一个人跑去找父亲,敢安排莱拉干活,敢带着莱拉母女私奔,最后甚至敢举起铁锹打死拉西德,她也是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强者!
莱拉和玛丽雅姆这两个本应相互嫉妒,相互斗争的女人,却因共同拥有一个暴躁暴力的丈夫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互相疼惜,一起在战乱岁月里相濡以沫。诚然她们的丈夫拉西德是一个粗俗的男人,虽然他说"这个见鬼的国家没有一个法院会为我所做的事情判我的罪。"但是他还是自始自终并没有把玛丽雅姆赶出家门,哪怕最后把莱拉的女儿送到孤儿院去了他也还是每周送莱拉和玛丽雅姆去看望......人性本是善良的,就如玛丽雅姆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一直渴望被宽恕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因为战乱导致了他们没有信仰只有愚昧,也是因为战乱导致了他们贫穷乃至残忍。我想如果玛丽雅姆有把握拉西德会放走莱拉,她也许不会把他置于死地 。

时至今日,阿富汗依旧是一个没有安全的国家。无数个小莱拉失去了父母,无数个塔里克失去了手足,还有无数个玛丽雅姆正在被打骂被凌辱......那是一片寒冷的土地,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温暖不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