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日记
今天按照节奏我们把《认知天性》第二章的最后一节讲完。
我们知道测验对于学习的帮助效果是明显的,那么如果更进一步,对测验的错误答案给出反馈会对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研究显示,与单纯进行测验相比,给出反馈更能增强记忆,而且稍微把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会产生比立刻反馈更好的长期学习效果,作者指出“立即反馈就像自行车两侧的辅助轮,学骑车的人很快就会对这种纠正产生依赖。”
这一节的标题是: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书中从学习反馈的角度也给出了一个证明,学习的时候立即反馈就好比开卷考试,学习者当时是变得轻松了,却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也会很表面化,但是在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一番过后(可能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再给出反馈他的理解会更深入更持久。
在后面的内容里作者提了几个问题,再次加深大家对于检索练习的认知:
1)哪些检索练习更能产生长期性的好处?写一篇短文,给出简短回答的考试,用抽认卡进行的练习,还是像选择题、是非题这类简单辨识型测验?答案是检索时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记忆效果就越好。
2)检索练习的普及范围有多大?答案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它的作用,只有1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使用过这种方法。
3)重复测验会不会导致死记硬背?答案是测验比单纯的重复学习更能将知识迁移到新背景或新问题中。
4)学生是否会抵制测验这种学习工具?答案是虽然学生们一般不喜欢测验,但是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的评价都高于参加测验较少的学生,他们到期末时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免去了“临时抱佛脚”的痛苦。
5)接受测验会对后续学习有何影响?答案是接受测验可以获得双重优势:不仅能更准确的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还能从检索练习中获得更好地强化学习的效果。
6)经常进行的低权重课上测试还有没有其他好处?答案是有的。如改善学生的出勤,让学生更主动的预习,增加学生课堂注意力等,并且对于授课老师来说他们也能更好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调整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