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读书

精读心流(五)|是享乐,还是乐趣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50人  院长X大叔

▶ 

P119-P154,这部分主要讲心流的构成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措辞是说要素,而不是说如何创造心流。米哈里很谨慎,用词毫不夸张。

所谓要素,是指心流中包含了那些元素,即当这种体验出现时会有哪些表现。创造是说,满足了哪些条件就能够带来特定结果。显然,这是不可能保障的。

因为前文谈过,心流可遇不可求。

它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去哪里寻找,会使心流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01

有个国王渴望点石成金,他向众神祈求。

神答应了他,他碰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黄金。结果当然是活活饿死了。

(很早读过这个故事,我曾经思考过,他难道不会让别人喂食吗?严谨的讲,就算是喂食,食物只要触及他的身体,都将变成黄金。按这个设定,应该是「除自身以外的东西只要被触及就会被变成黄金」,推论是自身及自身产生的东西则不受影响,那么他唯一能吃的,只有自己的大便了····)

这个故事的点在于,追求财富是不可能带来幸福的,书里引用的研究表明,非常富裕的人(美国400名大富豪)77%的时间觉得快乐,而生活小康的人62%的时间觉得快乐。这个差距实在微不足道。

哈佛心理课对此也是同样的结论,但排除极端情况,即那些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贫穷线的人幸福感必然是比较低的。对此,马斯洛的解释是,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大幅度增加该层次的量并不能带来更加明显的感受变化

好比一个吃饱了之后,给他更多山珍海味并不会带给他很多幸福感。

简言之,财富对于幸福感微不足道。

▶ 02

所以我们开始追求更细致的体验,更高层次的生活品味。

这里会有一个分水岭,分水岭的一边是享乐,另一边是乐趣

米哈里认为,抛开感官因素,从本质上看,享乐是一种「恢复性」体验,是恢复均衡,它仍然在我们的生物制约和社会制约范围之内。

比如睡眠、休闲、食物和性。旅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种恢复性体验:一方面,可以放松工作带来的疲惫——生物制约;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可以带来优越感——社会制约

乐趣基于享乐,但超越了生物和社会制约。比如吃东西,本来只是享乐(恢复机体功能,生物制约),但是如果你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食材、做法,口味,成为一个美食家,这件事就是乐趣了。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本来是个乐趣,当下的教育方式却活生生将乐趣变成了痛苦,惜哉。

▶ 03

心流出现之时,便是最大的乐趣。

它的出现,伴随着8大元素:

①具有挑战的活动。这件事必须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完成,这就是为什么看电视很难产生心流,而读书却可以。阅读需要读者了解文字的规则,将文字转化为意象等技巧。相比之下,看电视几乎是个被灌输的过程。

除此之外的体育,数学家、音乐家就不用提了。另一项常见的活动是与人相处,这真心是一门需要学习,需要技巧的活动。

有一点不能忽视,即当活动和能力应该尽可能恰好匹配。挑战太低或太高都不行,前者引起无聊,后者导致放弃。

②全神贯注。即将前文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事情上,让意识有序起来。

③和④明确目标和即时反馈。正因为目标明确,所以有即时的反馈。球投出去,目的是进入篮筐,投进不投进,马上就能知道结果。

反馈是由目标主导的,这个地方很重要。同一件事,可以通过修改目标而带来不同反馈。比如,老师罚你抄课文100遍。你的目标可以是抄完回家,那么反馈是还有多少遍抄完。

修改目标一:后一遍用时能不能比前一遍快。反馈变成了:时间减少了多少。

修改目标二:后一遍的字能不能比前一遍好。反馈变成了:字有没有提高。

⑤忧虑和沮丧一扫而空。不相干的资讯无法进入意识,自然而然的结果。

⑥掌控感。这里看起来矛盾的是,极限运动中,怎么还能出现那么多心流。实际上,这里说的是自己对能力的判断,用科胡特的说法是,自体感更强。自己认为有能力把危险降到最低。

⑦忘我。这大概是最不能理解的地方。浑然忘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前几章讲过,「我在……」更准确的表达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一直连续的占据着意识的注意力

当心流体验出现时,「自我」从意识里暂时退居幕后,行动本身跟意识合一了。这是运动员从雪山跃下的那一刻,棋手下出神之一手那一刻,暴走族人车合一那一刻。

这里隐含着米哈里没有说明的前提:意识是比「自我」更广大,更本质的东西。有过体验的人都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由于语言限制,无法细述了。

⑧时间感变化。通常是觉得时间突然流逝加快了。可以用爱因斯坦的玩笑来说明:什么是相对论?坐在美女旁边时间转瞬即逝,坐在烧红的火炭之上度日如年。

▶ 04

最后的补充,目标不假外求。

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最优体验的目标不是结果等外在的,而就是行动本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