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

“不要惹我”,可以是“我来控制”

2019-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简lvlv

文:乐煴グッ!(๑•̀ㅂ•́)و✧

虽说人是多面的,不可能完美的做到不发脾气。但是我们有理想的大脑,有时候暴脾气的人特别容易忽略它。情绪上来了,我管你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开火了。

我的外公就是一个脾气火爆的老头。小时候爸妈外出做生意,将我寄在外婆家养着。外婆脾气温柔,也很会持家。对我们几个孩子超级好,那时候条件不好,但她还常常给我买零食。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不过小时候我还是很胆小,而且很没有安全感。开始也是源于一件小事,上学前吃早餐,我的碗边掉了一颗饭粒。小时候可能也没想太多。但对于节俭成习惯的老一辈来说,完全不能容忍,瞪着眼睛,狠狠地凶了我一顿。自此饭桌上总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脾气火爆的人,肯定少不了其他的事要发脾气。大人们也许觉得没啥,不过在小孩的世界里,就是什么都比我重要。为了不让自己挨骂,谨小慎微。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其实只是自己的一种情绪发泄,孩子可能因为惧怕而暂时依照你的意愿行事,但长期来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不仅容易造成孩子性格胆小怕事,不自信等。而且还容易造成青春期逆反心理加重。

        说了一些发脾气对别人不利影响。大家有可能会想,我反正没孩子,对周围成年人发发脾气也无妨。但发脾气带来的影响可远远不止这些。它对自身的危害才是最致命的。经常暴脾气的人容易得脑血栓,严重点的将得中风,更造成瘫痪。看到这你也许会觉得,作者不会要做广告卖药了吧。哈哈,其实这些网上有很多说的不能再详尽了。今天我决定从斯科特•派克的观点入手,跟大家谈谈暴脾气对自身能量的损害。他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的五个方面:

第一,节省你的怒气。因为怒气是你内部的一种储存力,为意外发生之事而用的。你去求助于怒气,便是因为所发生的事情太大了,你平日的能力不够对付。所以将怒气用在琐碎事上,便是浪费了。

第二,当你疲倦、饥饿、遇了不如意、年龄将老的时候,要提防准备去抵抗那种一触即发的怒气,要想到别人也有这种同样的弱点,尤其儿童是如此。这便是家庭不睦的起因。我们应当对此特别留意。我们要防止发怒如同防止触电一样。常保持温和的态度和平静的空气,是有益处的。对于自己或别人发怒的信号,要有保持镇静的习惯。制止这种怒气,最好是在未发怒之前。先默念十下。粗野的言语,如果不假思索一下,随意冲口而出,便每易养成发怒的习惯。不过诅咒有时可用为一种安全塞。狗吠比狗咬还要厉害。

第三,对于某件事发怒到一种适当的程度时,便应当停止。如果你叫别人走开,你便应当自己先让位。如果事情已经了结,便应当迅速恢复原状。不可让自己不断地回想或刺激,事情过去了,便应当赶快忘记。

第四,最适当的愤怒,是一种完全客观的愤怒,是你因为觉得对不起别人,于是感觉愤怒。但是所谓别人也可包括你自己,你也是和其余的人一起计算在内的。不过这不是普通易受试探的愤怒,这种愤怒是应当保留为有价值的事而发的,它可为公或为私而用,可以使生命增加热忱,奋勉增加热力,因其以理智的动机,为一种有价值的目的,个人的目的也可包括在内。但是你的愤怒必须公平正直并且是好意的。

第五,切记你的发怒是可以引起别人的发怒的,发怒是一件冒险的事,发怒可以离间关系。它的悲惨的结果,便是破坏友谊和同情,而友谊和同情可以防止愤怒。发怒与成见是同类的东西,便是不公平的判断公正和同情的习惯,可以增加平和与理智的态度,是一种控制怒气的力量。

书后面他列举了世界著名心理学专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二十五年前写过的这样一段话:“我记得我读过一本小说,当作者将女主角人格的美好和兴趣描写完后,然后总括起来说,她的可爱的地方,便是在无论何人看见她之后,总会感觉得她好像是‘盛在瓶里的光辉’。盛在瓶里的光辉,实际上也是我们美国人的一种理想,甚至一个年少女郎的性格也是如此!”

而后他又引证了一个苏格兰的著名精神病专家的一段评论:“你们美国人太喜欢把意思表现在脸上了。你们好像一大队军队,一切后备军也都同时行动。英国人的面貌比较迟钝,但是他们似乎有一种较好的生活计划。他们似乎储存了许多精力,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淡然的态度,这种能力积蓄未用的表现,我以为是我们英国人民最稳妥的屏障。另外,我对于你们美国人的感想,觉得你们给予我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你们应当设法将你们的色彩调得清淡一点。你们实在是表现得太露骨了,你们对于日常中普通的小事,耗费得太过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例子中有提到,像朱元璋的“广积粮,缓称王”。古人还提出要韬光养晦,成语中养精蓄锐都是这个意思。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了几千年留下的精髓,如果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被丢弃,难道不让人惋惜吗?难道要让西方的“自我主义”,“冷漠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吗

我不否认有些人的暴脾气源于不会表达,但我希望当您看到了,发现了。由于自己的不会表达造成自己和家人受到伤害。也会试图去改变。特别是您的孩子,在他的美好世界里,他以您为尊,视您为神。您又何曾忍心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