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炒饸饹

2017-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兰若素潇雨

农家的夏季,能吃上一碗刚刚出锅的炒红薯面饸饹,会被认为是一件十分舒服惬意的事情。炒饸饹虽没有那些山珍海味般的雍容奢华身份,但它的粉墨登场无疑是一种惊喜,的的确确让人们吃出了生生不息的醇厚民风和历史回味。

饸饹,古称“河漏”。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河漏”作为其中之一上报朝廷,因其名字古怪引起康熙皇帝的注意,便命人做好品尝,吃后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于是挥笔将“河漏”改为“饸饹”。

沙河地处邢邯交界地区,饸饹算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缘分。尤其是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们,一定忘不了那段以红薯果腹的岁月。那时节,家家户户的庄稼地、房前、屋后都会见缝插针地栽上红薯,到处都成了红薯的天下。霜降一到,红薯秧下的地面皲裂隆起,红薯成熟了。为了便于将红薯更好的保存,人们将红薯切片儿,当白花花湿漉漉的薯片被一沓沓一片片摊开晾干透后,放入石臼捣碎,再上磨就磨成了红薯面。

饸饹的特色在于做法。细如香灰的红薯面被放入盆中搅上水,经巧手的主妇细细揉和,转眼,一团深褐色的红薯面坨光滑干净地活脱而出。将它上屉蒸成薯面窝窝,便是制作饸饹的重要工序。

每到三伏天,主妇想要给全家人改善伙食,就一定会做顿炒饸饹吃给家人解馋。饸饹床子并非家家都有,一个村子也就那么几个。因此,一到伏天想吃饸饹,有饸饹床子的人家很早就排起了长队,不管谁家吃顿红薯饸饹面都像过节般的隆重。这时你总能看见赤裸的小子们,肩扛奇形怪状马凳,在街巷里匆匆奔走,其实扛的就是饸饹床子:四条腿长凳,凳面正中凿一圆洞,洞底蒙上铁皮,铁皮上钻无数细孔。一根结实的木杠固定在条凳的一端,杠腰安装圆木活塞,插入圆洞严丝合缝,上下自如。

饸饹床子刚刚摆放停当,甜丝丝的薯面窝窝就出锅啦!主妇们一边鼓着腮帮子吹走蒸气,一边端着热气腾腾深褐晶亮的窝窝从蒸腾的厨房里冲出来。将蒸好的薯面窝窝趁热放入饸饹床斗中,用力一压,粗粗实实的窝窝转眼就被碾成条条细线,整整齐齐地垂落而下,瘫软在饸铬床下的面板上。红薯干儿面压出的饸饹面不仅筋道,绵软细长,而且散发一种甜甜的薯香味儿,这味儿经鼻入肺,便诱得人馋涎欲滴。一道丰盛的美食,已具雏形。

压好的饸饹面铺开放凉后,既能凉拌着吃,也可以炒着吃。炒锅里的油一热,先炝锅,随后放入饸饹面,在翻炒的过程中,快速翻搅,避免粘锅,趁势放入调料,转眼即可出锅。瞬间,一股熟香迎面袭来。深褐色的饸饹面油汪汪的,其中夹杂着碧绿的青菜,配着金黄色的炒鸡蛋,色彩上就先声夺人!吃一口,筋道软腻,鲜咸甜香;再拌上一大勺辣椒油,那才是真正的酣畅淋漓!吃完了,一抹嘴,舒舒筋骨,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虽不奢华,但很满足。

很多沙河人自打记事起,饸饹都是一路伴随成长的美味。当年用来解馋的粗粮细做,如今已然演变为养生吃法和地方特色。从地方味、地方特色的角度来概括这一碗炒饸饹,营养美味、简约朴实、含蓄清新,不够阔绰却令人回味不止可以作为它特有的标签吧。

其实饸饹并非沙河特有,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流传着吃饸饹的各种习俗。但在沙河,一碗素炒红薯饸饹的朴实醇香味道,不知令多少人魂牵梦绕,只要一看到“炒饸饹”的字眼,许多人舌尖的味蕾闪电般的便会被夹杂着那种记忆与味道席卷开来。

尤其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只要一想起浓浓油烟中母亲做的那碗炒饸饹,眼窝一酸,尽是乡愁。炒饸饹是故乡味道的载体,延续了很多年,还将继续。

作者▕ 碧螺

阿兰若素官网:www.alanruosu.cn

阿兰若素素食商城网站:www.alanruosu.com

本 周 推 荐

优蔬良果 黄秋葵脆片

阿兰若素商城佳品在售,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清新秋葵香味,香浓十足,营养好滋味,来一口,香脆口感。入口又是另一番滋味,回味无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