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青花,隐秘而伟大
一周前,我读完了陈舜臣先生的《青花》,该部作品初版于198年,彼时还叫《相思青花》。新华先锋再版时更名为《青花》。读完之后,便想着要写点什么东西来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只是碍于时间与精力的关系,一直不曾动笔,拖到了今天。不过,有了这几天的沉淀,对于陈舜臣先生《青花》的理解似乎又多了一点。
读罢《青花》,不由得让人感叹缘分真的是一件极为玄妙的事情。假如不是奈美的丈夫的猝然离世,奈美不会远涉重洋,跑到大洋彼岸去处理丈夫的后事,自然也不会在医生史密斯家看到与自己娘家一模一样的一壶一盘两件青花瓷器,也不会因此而生出许多兴趣来,跑遍五国七城来探寻青花瓷器背后的秘密。那么许多已经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就只能永远的成为一个谜团,再也无人问津。不会有人记得莫达与兰友、辉子与珠璃、王教授与诺顿,高山与朋子。自然奈美也不会遇到林辉南,开启另外的一段佳话了。小小的几件青花瓷器,在无意间却串联起了几代人的恩怨情仇,读来让人无限唏嘘。。。。。。
《青花》如陈舜臣先生一贯的风格,在极为缜密的推理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历史大事件。比如莫达与兰友的故事就发生在tptg运动时,这也是青花瓷秘密的最初由来。一个极富传奇的故事。为什么会有这几件青花瓷器的问世?这其实是一对夫妻也就是莫达与兰友选择分歧下的产物。其时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莫达与兰友也因此而生出许多感叹,莫达认为黑夜总会过去,黎明总会到来,但当下最好的选择却是静观其变;而他的妻子兰友却恰恰与他相反,她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便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应该为此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了这里,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要么两个人就此分道扬镳,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要么莫达用自己丈夫的身份强制性的按下妻子那颗“躁动”的心。不管如何,两个人的嫌隙总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莫达与兰友都算的上是一代奇人了,莫达肯定了自己妻子的想法,并决定支持妻子的决定,目送自己的妻子离开去往南京寻找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则重建了景德镇被毁的窑厂,烧制出了相思青花。等到运动失败,兰友重新回到莫达身边,夫妇二人对着早已烧制好的青花瓷器,掩面痛哭,相思青花的第一段故事也宣告结束。兰友算的上是本故事的第一奇女子,她的眼界与魄力,不但超越了自己的丈夫莫达,或者也在其后百年,为更多地女性树立了典范,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便不能够有大的抱负呢?只是造化弄人罢了!
其实,作为相思青花的第一代主人,莫达与兰友在本故事中的戏份其实并不太多,但是他们的故事因着它的浪漫与理想主义色彩,总是给了人无限的感动。名为相思青花,但是寄托的更多地是持有人的信念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