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辈,我们学些什么——祝老爸五十大寿!(谈情说爱系列之十六)
全女士最近突然胃口大开,酱板鸭、锅盔、泡椒凤爪、棒棒鸡,轮番着想派遣我去买。前两天周末去找那家荆州锅盔的店子没找到,今天下班又去找终于找到了。提着锅盔回家,顿时觉得腰也直了、说话底气也足了,全女士吃的很开心。
可是就和人有新陈代谢一样,锅盔铺子由那个四十多岁的大哥换成了两个小娃子,看模样应该是那个大哥的两个孩子。锅盔一般是一个揉面摊饼,另外一个负责烤制,之前那对老夫妻是这样分工的,这两兄弟也是这么分工的,可是不同的是,两个小伙子,手头环节一结束就去玩手机斗地主,要继续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又去洗手,然后揉面或者烤制。或许是得了家里的真传,两个人的手艺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副跳脱的摸样,实在很难让人放心口味和卫生。
为什么有很多文章会说“人无趣就是因为缺乏仪式感”呢,因为做事就得有模样啊,不管形式还是内在都要能有模样啊。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讲绍兴那边酿制黄酒时都会祭酒神,比如每年春节和清明的扫墓,比如服务行业都会要求着制服,都是通过仪式来唤起心中对于这份活儿的敬畏,对自然敬畏、对人敬畏,方不会无法无天。
可是我们活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我们的时间,我们的关注点都被打碎。从看书变成了看新闻,从专注一个word到是不是查看手机,跳脱成为了时代的烙印,浮躁开始蔓延。所以大家开始提倡“工匠精神”,但其实,我们身边最大的工匠就是我们的父辈,因为“工匠精神”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时代烙印。
好比我的父亲,不仅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而且还很有才,老家太多的东西都是他亲手做的,家里绝大多数东西都会修,搬进城里后在房子的装修上也是好多奇妙的设计。
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社会和家庭的运作模式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和转型,或许时代没有给予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许家庭的重担让他们没有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但是能潜心把手里的活儿做好,能在生活波折的时候不向命运低头,能用不太计较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能在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转化中保存着内心的善良,这是他们那一代的优良传统。
我们也有我们的时代面貌,春节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孝顺就是带父母看不一样的世界》,将我们所接触的外面世界、将我们所了解的科技产品让他们体验,或许也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甚至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点。相互的交流学习才构成了血缘的延续,家族的传递。
这里,我就不放我爸的照片了,因为他太帅了,偏分发型、长的有棱有角。祝老人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