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不言之教的种子

2023-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安洁儿自在

周末到了,孩子拿起手机想刷小视频,我提议,不妨看一部电影。短视频也许有它有趣之处,但是过于快餐化和碎片化,沉下心看一部好的电影,能有一种完整读完体验感。

于是孩子自己选择了一部电影,安静地坐下来看。

像这样完整地看一部电影,阅读一本经典,画一幅画,完成一个手工作品或者开心地玩一场,跳一支舞,都会让人有沉浸式的快乐感。

前天晚上,大儿子花了一晚上时间,静静地完成了一幅画,然后又做了一些手工,小儿子也是动手做一些他比较喜欢的东西,到了要睡觉的时候,大儿子很满足地说,今晚过得很充实。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如换做是玩手机度过同样的时光,他没有这样的感叹,反而有一种抽离后的失落感,不知所措和叹息。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有时候孩子玩手机,未必是手机能给他带来超过做其他事情的快乐。人越追求短暂的快乐其实越体会不到深层的快乐。

或许,人们现在越来越不容易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与外在的世界越来越粗鄙糙和聒噪化有关。

时光,空间,都需要有留白的地方。

比如练字,在手机上练字和用笔墨纸砚练字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在古代,练毛笔字之前,磨墨是不可少的步奏,甚至可以从中看出心性态度是否端正。《弟子规》有一句话是:“墨磨偏,心不端。”,磨墨的时候能确实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孩子最近主动练毛笔字,也许跟加了磨墨的步骤有关,带着好奇心去感受,在这个优雅的仪式里心也随之沉静下来了。

再说回毛笔字,小时候,在外公身边经常看他写字,记忆中,这样的画面很深刻地印在脑海里,那时候却并没有那么深厚的兴趣要跟着外公学,到三十多岁,那颗种在心里的墨香种子才有点萌动的感觉,然而外公年事高了,耳朵有点听不清楚,跟他通话请教时,已经颇感困难了。

尽管在时机上,我们像是擦肩而过,但是也许一切又是刚刚好,在现在焦躁的时代下,这颗小种子让我有了安宁与方向,剩下的就要靠自己的继续探索了。

回想这一切,更领会到了老子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原来,真正留在孩子心里的种子,是一个个身体力行的画面,就像外公定神练书法的画面,和他乐观唱歌的画面,悠然写诗歌的画面,就像太爷爷生前带我在地里挖红薯劳作的画面,还有奶奶带我诚心祭祖的画面…… 这些画面本身就是一颗颗无言的种子,却悄悄地埋在了心里,等到合适的时机自然生长发芽。

再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能留下什么种子,能传承什么文化,不在于说了多少道理,而是这些种子们可能也将以自己日常的行为的画面,落进孩子的心里。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因此,教育也是一场修正自己的过程,要谨慎,自省,若把纠正的焦虑放在孩子身上,便是本末倒置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