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

读过小说《欢乐颂》后的一点碎碎念

2017-09-02  本文已影响27人  成长在途中

16年《欢乐颂》最火的时候,我没有看,倒是今年热度降下去之后,先追剧,又看完了小说。

看小说的初衷是我以为,《欢乐颂》和《欢乐颂2》都播了,应该还有《欢乐颂3》,小说也是按照1/2/3来分的,电视剧看完,非常想知道它的结局,才下了电子书开始看,看完发现小说和电视剧有些地方不同。相比较之下,更喜欢小说里面对每个人物心理、细节的描写,让每个人主人公更立体,更多面。小说更符合人性,电视剧更多迎合观众的接受度。

看电视剧的时候,特别讨厌樊胜美,觉得她的爱情观很不正;看小说时,改变了对她的印象,樊胜美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那样使人心寒的家庭长大,依旧热爱生活,她原本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但由于精神不独立,骨子里总觉得女人得依靠男人才能真正的改变生活,兜兜转转,一直想找成功男人结婚,可哪有那么容易,到30岁还没有抓到理想结婚对象。我很喜欢小说里樊胜美的结局,她通过买房事情顿悟,从此立志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因为心态的变化,境遇也跟着发生变化。

安迪大家都很喜欢,她足够理智,能力出众,人又美丽,最重要的一点是还简单善良。她也有烦恼,有隐痛,但因为她足够理智,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在邻居需要时,不计较得失顺手帮一把。安迪身上我体会最深的是查理芒格说的:"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配得起它“。爱情也好,生活也罢,相配非常重要。你想要的爱情,和想过的生活,通过提升自己去获得更好的,是最可靠的办法。

曲筱绡24岁,但心智年龄在樊胜美之上,比同龄的邱莹莹、关雎尔心智成熟太多,这跟成长环境当然分不开,虽然不喜欢学习书本知识,但她有属于她的方法,目标极强,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看人眼光极准。小说里有一段赵医生对曲母说的话,从这段话当中,我们对曲筱绡的处世风格能多一份理解,原话这样说的:

就是因为筱筱做人有两套标准。既然有两套标准,对谁使用哪套标准,心里就有个权衡。筱绡就很明确,她对谁好,看得起谁,她就对谁什么都好。反之,她就事事针对。

曲母对筱绡说:你还很小时,我自己不顺心,就让你对我好,对你爸玩小心机,帮我捉弄你爸,是我从小培养你不同标准待人。

曲筱绡的言行是成长环境造就的,到最后,我也是越来越喜欢小曲,真的是恩怨分明,说断就断,他的很多言行是我们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又不敢说的,在对待关雎尔的态度上面,也足够果断。

邱莹莹和关雎尔年龄相仿,在遇到感情问题时,都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把很多的心思和注意力都放在男朋友身上,忽略朋友的感受,这是恋爱的必经过程,可以理解。年轻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到了樊胜美和安迪的年龄时,自然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恋人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恋人,还有很多美好和重要的东西等待着我们。

关雎尔和邱莹莹两人的人生观也有很大的差别,关雎尔独立,对自己有严格要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她的未来应该不会差。

邱莹莹心直口快,比如有一次22楼去樊胜美老家,她很轻松的说出穷人的担忧和顾虑,让订快捷酒店,大家AA啦;还有一次魏总邀请22楼姐妹一起去山庄玩,她直说担心花钱太多,自己付不出,不去玩。这些话说出来,反而让那些有钱人轻松一些,不必在花钱的同时还考虑你的自尊心。接受不了邱莹莹对爱情的态度,一遇到爱情,就真的是头脑发昏,眼里只有对方,特别不喜欢她这样,恨的牙痒痒。邱莹莹这样的人未来生活靠运气的成分更多,有很大概率遇到渣男。

人都怕你理所应当得别人的好,在暂时无力回报时,要及时真诚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有能力回报时,一定要用行动给予回报。

想起《欢乐颂》里面说的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有限几个,比如爹娘,其余都需要费心经营,以利益以爱好以各种各样的可能来加强关联。只要关系好了,这世上什么都可以谈。

人最靠谱的还是把期待和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想过哪样的生活就让自己成为配得起那种生活的人。爱情也是一样的道理,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