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理论——读《经济解释》(六十九)
2021-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东利2020
开篇的引言,作者先描述了“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果树会结果,农地有收成,结果与收成都是收入。然而,这收入可不是在果熟或稻熟时才得到的。果树或农作物每天都在变,不停地变,而每一小时都是收入(或负收入),所以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了。
所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收入的定义和大众的理解不同:
- 不是“变现”的那一刻,
- 而是一个“成长”的整个过程;
因此,才会有“收入等于利息等于成本”?
说到利息,就不得不提费雪(I. Fisher),作者提到:
这里分析的利息理论,主要是费雪的思想。
费雪不仅是“经济学中的莫扎特”(作者语),而且是天才的多面手,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然后还是在大萧条中破产了,虽然:
费雪曾经赚过很多、很多钱。
可见学经济不要存有幻想。解释行为可以,推断世事也可以。但赚钱要加上经验、个性、运情。
哈哈,论“真”知行合一的难 —— 人真的只需要富一次。
作者在这个开篇,还提到了自己认为的,风险与利息两者的关系:
如果风险可以事前量度,就没有风险可言了。
后来我又意识到,那所谓风险,好些是交易费用的问题。既然可以交易费用处理,风险不谈也罢。
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
- 第一句,对应的可以是奈特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两分,其中可以度量的是风险,尤其是频率角度的概率论来度量的(贝叶斯角度也不是不行,只是要不断修正罢了);不可度量的呢?
- 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用“交易费用”来衡量,观察其中的转变等等,对应了第二句话
嗯,似乎可以,随后观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