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秋日课第3课时
弄个社团上诗歌课远比我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不过,还好,再难也还坚持下来了。
赶在秋日课结束后才去上这第3个课时——失去。
相比于“秋日博物馆”与“成熟与收获”两个课时来说,这一课时的课堂氛围有些低气压,但,娃们的感悟似乎更多。
参照是光的提供的教案,我也是从化身“稻束”感受失去开始,只不过,基于第2课时娃们对于田地与水稻还不够熟悉,我在创设情境时直接变成野,娃们可以化身为稻束、柚子树,柑橘等任何一种秋日里采收的植物,在被采收之后静默地站立着思考着……
同时,在给失去排序之前,我增加了一个感受拥有的环节,原本是准备让他们自己到黑板上去写下自己所拥有的事物,结果他们还是有些放不开,选择了口头表述由我来板书。在这个环节中,一个男生突然大声说:“哇,我竟然这么富有吗?感觉黑板都写不下了。”因此,我建议他们自己回家后认真地用本子把自己的“财富”一一列出来,再试着一项项地划去……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他们明白“珍惜拥有”?好吧,貌似,我开始有那么一点点预期与功利了。呃,得打住。
两首例诗,他们还是更喜欢小朋友写的那首《失去》,竟然还有个娃说这首小诗中的对比让她隐隐有些心疼,她说,虽然她还没有真正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光是读着这首小诗就觉得难过疼痛了。她还说,来年春天,望着重又泛绿的树,那个失去老老(曾祖母)的孩子应该会比冬天更伤心了。我还没有回应,就有个男孩子说“那可不一定,有时候,时间是治愈一切。我看过一本书上这样说。”
……不好意思,这个瞬间,我没能及时回应。然后,教室里突然就安静得出奇……
然后,我就想起米兰昆德拉,想起他的那句“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于是,我默默地在黑板上写下: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说。
娃们自由读了几遍,然后,又读了一遍小诗《失去》,就进入到自由写作环节。
“失去,是生命的常态。从一出生开始,我们不断得到,也在不断失去。但愿,通过学习,我们能慢慢学会告别……”课堂结束时,我说。
是的,我们正在慢慢学习告别……
诗歌课程由公益组织“是光诗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