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帐子,大排档
在老家县城里,中州酒店的规模档次应居于顶流,小阳提前预定了两个标间,支付了五天的费用。他们这次除了家中女眷没有同行,其余能来的都来了。有他老爹和老弟,还有他在省城练拳的宝贝儿子。
小阳他们全家都在峨眉山景区附近做生意,前几年还在当地购买了房产,已打算在那儿定居。在村里祖上传下来的房子,仅剩三间堂屋,还是四处漏风,原本的院子因十几年未能住人,早已变得残垣破壁,荒草丛生,徒留下一块宅基地,窗不是窗,门也不在是门。
小阳老爹年龄比我最少大一轮,是我们同辈里第一批走出村子的人。他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在外面讨生流浪。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想必他对落叶归根的乡愁思念,比我还要强烈。否则,也不会大老远回来筹备翻建祖上的老宅。好在我家老爷子经常会回来,每年在老家至少也要住上三四个月的时间。我定居江南,往返起来比他们更便捷一些。
这次能和小阳在老家相遇,并非巧合也不是偶然,他初九出发我是初十早上,我们各自同时开车回老家,一起在县城碰面,是年前就在电话里约好的。除了我们都要准时参加小童的婚礼之外,我们还有各自的事情要办,毕竟常年生活在外,身心等各方面都要受限,尤其是非节假日期间,更是难得回来一趟。趁着老家的行政办事大厅有人在上班,顺便将已拖延一两年的事情能处理的都申请了。
小童的终身大事安排在正月十二,前前后后我们就忙个两天。因是在老家村里举办,还是数九冷寒天,尤其在北方的夜间,晚10点以后,唯一能听到的动静,只有两三声狗叫声,从远处的村子里,时不时的传来。
小阳家的营生是超市商店,他每天的生物钟熄灯是在凌晨三点,晚上固定九点接替他媳妇开始值班。他们兄弟俩的习性不仿他爹,都不能喝酒,小阳是一杯啤酒就倒,他弟好点,现在锻炼的有了一瓶啤酒的量。不过他们爷仨都超级喜欢抽烟,两天三包是标配,一天两包也很平常。
我不喜欢喝酒,不抽烟,也很少逛夜店,但我有晚睡的习惯。唯一能和这俩小子产生共频的爱好,就是我们都喜欢吃面,老家的手擀面。哪怕是一日三餐都是面,也百吃不厌。一日不吃面,感觉好像没吃饭。
距离酒店开车有十分钟路程,在建设局旁边的十字路口靠西,原址城关菜市场的那边,一年四季都有固定的红帐子,大排挡。这些铺子每天路灯亮时开始出摊,一直持续经营到路灯熄灭。上的也是夜班,和小阳是一样的。靠拐角最里面有一家老肖刀削面,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每次回来每次必来。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第一天,晚上十点,我们八人,要了四个菜,八碗汤面,小阳兄弟俩说没吃饱。第二天,晚上十一点,我们六人,四个菜,六碗汤面,只不过,面是换成大份的。第三天,晚上十二点,我们四人,四个菜,四碗大份的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