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读书志

余秋雨《白发苏州》:苏州的朝气和古韵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40人  作家苦旅

余秋雨在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在《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里对历史文化的描写,这种历史文化散文古而有之,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都是令人反观历史,反思现实的名篇。而今,在余秋雨的笔下,更是折射出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历史进程的曲折,作者的这篇《白发苏州》,穿越时空,向人们展示了一部历史变迁下的“多面苏州图”。本文拟从对比手法的角度分析此文。

一,文化宁谧的后院

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窗外,“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人夜空”;室内,却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庆的电视转播;大洋彼岸,更是“万人空巷”庆国庆。作者通过镜头切换的手法,从海外,到苏州街道,再到室内电视转播,将“200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辉煌壮丽”与2500年苏州的空巷索然陈列出来,三重对比下,视觉上的冲击感不禁让人惋惜和深思,历史到底是怎样对待苏州的,何以这个“白发苍苍”的尊者受到如此的冷遇?也为苏州未来去向的茫然埋下浓重的感情基调。

苏州是可以“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的平平展展”的去处,是个能给人“真正的休憩”的地方,“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无不彰显着它古韵的味道,更是与现代都市相隔离的净土,如同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即使有了更为文明的交通工具,却让人还想在闲适时,体味一番静谧的休憩。然而,“苏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吴依软语虽安抚了文人,却反倒被文人的鄙薄文字玩味,史官的眼光“更是很少在苏州停驻”,对比中,苏州宛然成了一个弃妇,从被喜欢到被遗弃,甚至被诟骂。

作者说苏州拥有不公平地位的原因是:“苏州缺少金陵王气”,“摆不开战场”,历史上的战争都是生灵涂炭的开端,舞刀弄剑在文人雅语面前,难免透露着“俗”气,而背负着“种种罪名”的苏州却像老人一样“默默地端坐着”,在“雅”中又添了些“儒”和“睿”,这一“雅”一“俗”的对比更让人产生共鸣,而为苏州鸣不平。

二,古道“柔”肠越人情

苏州的历史上是有战争的,然而吴越之战的胜利方在会稽,苏州却是亡国亡君之地。吴越之间打得难分难解,最苦的却是百姓,在史官的评说里,吴地苏州的价值被“国君的胜负成功”狭隘地贬损,然而苏州人自己却不理睬“你做王他做王”,守着一颗“热心肠”,过着自己的闲适日子。史官和苏州人的对比中,向我们展现了苏州人不是只关心“自我休戚”的个人主义者,而是对历史有着足够包容度,豁达而乐观的长者形象。史官的评说难免“政治化”,未能从底层人民的角度评论历史,而苏州人的这种去“政治化”的百姓的生活才是人性里最本真最质朴的一面。“苏州人甚至还不甘心于西施姑娘被人利用后又被人沈死的悲剧”,而为其改编了结局圆满的新作,保留了西施迹,让人们把西施“当作一个人,一个女性,一个妻子和母亲”去尊重,把她在历史上意义进行重新解读。这种悲天悯人的情义更加表明了 “苏州的见识和度量”。西施是在“亡国”后被抛弃的工具,而苏州也在历史中被不公平定位,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在其中,而反观苏州人的态度,则是在逆境中学会释怀的尊者。

柔婉的苏州人也并非没有反抗过,“在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苏州全城反对朝廷特务在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在中国史对苏州另眼相看时,“苏州人只笑笑,又过回他们的日子”。通过在历史中寻求真相,在对比中一一否责了文人对苏州人“玩物丧志”的看法,也否责了史官评说“苏州缺少金陵王气”的说法。从历史中走出的苏州为自己正名,在“虚”和“实”之间感受时空交错的神秘感以及历史的厚重感。

三,风流才子俏佳人

苏州人始终是逍遥的,并保有着才情。“闲来买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说得就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三笑”的故事更是蕴色了这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历史在朝代的更替里难免是沉重的,而如唐伯虎一类浪子型的艺术家却是活泼而充满生机的,好像在空寂的森林听到鸟鸣,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发现红花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发现对立和诙谐统一。此外,苏州的文人也不乏气节,明朝灭亡时,金圣叹因痛哭而被杀。

作为白发长辈的古邑,苏州的前路却是坎坷的,与晚辈的现代化都市相比,面临着被掩埋的命运,在“古文化”和“新文化”的对比冲撞中,苏州未来的走向变得迷离,在深巷和高楼间,古韵和朝气间,它当作何选择。紧闭的门庭好像尘封在历史里的故事,而曲院里却是有关现代文人的高谈阔论,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这种对比妙趣横生,隔在古韵和今韵之间的好像是时代的断层,或者说是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隔阂。正如文末,作者把问题设在陆文夫笔下令人反思的“深巷”里,若门庭里涌出的是老者,“我会既满足又悲凉”;如果是青年,“我会既高兴又不无遗憾”。我想唯有把这两组对立组合起来,才是给时代最圆满的答案。

纵观全文,作者在《白发苏州》,在古与古之间,古与今,今与今之间分别运用对比手法,向我们呈现了多面的苏州和苏州人,苏州既有朝气,又有古韵,苏州人既有柔婉热肠,又有铮铮铁骨,通过时空的转换,让读者在“虚”与“实”,“古”与“今”的历史文化里,泛着孤舟,品味这杯意蕴深藏的美酒。

附:

①《白发苏州》选自《文化苦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