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台走上讲台——我毕业的十个年头(第三年)
第三年 所谓的“出人头地”
一
文案的工作大多时候清闲,偶尔繁忙。长时间面对电脑,除了跟朋友网上聊天,我还研究了很多办公软件,还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技术,勉强算得上半个技术宅,给日文杂志做汉化、翻译校对、文档表格的各种功能、不同格式文档的转换、打印机的连接等等都能搞定。但作为一块哪儿有用就往哪儿搬的砖,在当时公司的人员设置里,并非无可取代。所以转正后我的工资2000,后来给加了500,就没有多少上升空间了。
可能每个公司销售部门都缺人,我们也不例外,当时上司有意引导我转岗,我也相信销售的发展空间更大,但已经退缩过一次的我,既没有勇气也没有想法用这种方式去弥补。其实,我也一刻没有停止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将来。工作之余,我继续关注着教师资格证最后那一门考试。因为学籍问题,只能回大学所在地参考,两个城市虽然是邻居,但上班族来来回回参加考试还是很仓促。好在那时机票特别便宜,于是我有幸买了人生中第一张机票,打着飞的去参加考试。没记错的话,还在机场拍照的地方拍照做了纪念。
考试时正好是年底,工作最忙的时候,考前几天加完班就回去做练习题,考试前一晚在宾馆加班到凌晨四点。所幸第二天考试时间是下午,但我依然懵得连笔也没带就进了考场,最后靠着监考老师帮我借的一支笔完成了考试。万幸地,我及格了!我只记得,答完题出来手都写麻了,会的不会的全部写得满满的,毕业两年加起来都没写过这么多字。
二
教资笔试三个科目终于都过关,还剩下模拟上课的面试。大约一个多月后,我又坐上清晨最早的那班廉航到了考试地,落地后在一家麦当劳补了一下瞌睡,就匆匆赶去了考场。因为我不是师范专业出身,面试的过程表现得没有特别出色,但胜在口语算流利教态平易近人,考官给出了鼓励的态度并最终让我过了。
距离拿到证书还有一些程序,事实上即使拿到了证书我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能当上老师。所以之后我还是一边尽职尽责地做着本职工作,一边关注着网上的教师招聘考试。那时候并不确定那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又潜意识觉得那好像是适合自己走下去的一条路。那期间前前后后参加过几次考试,都没能进面试。我意识到想要在市区考上老师,既非师范也非应届生的自己同专业人才竞争,难道去跟别人比年纪大吗?
随后恰逢本市发布了面向乡村中小学的特岗教师招聘,目的是增强偏远地区的教育力量,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我想,乡村中小学该不是那些天之骄子们想去的吧?我去锻炼一下增加一些阅历,将来也好有竞争的资本。而事实证明,当时这个曲线救国的决定是正确——我接到近期考试的第一条面试通知短信。
报名时填报的是以旅游为特色的一个县城,自然环境很好,离市区两个多小时车程。但具体任教的学校还在与县城有距离的乡镇,我也并不知道自己如果考上了会被分配到哪个学校。
那天下班后,我独自坐晚上的火车到面试的地方,在宾馆里准备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第二天一早参加了面试,考官说下午会在官网上出通知。我就和一位考友一起到网吧等通知,后来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上了她落选了,她对我说了祝贺就离开了。我留下来等待第二天的体检,体检的时候一个朋友找我网聊,我说自己在考县城的中学,对方说你别去考了,你这种什么关系都没打点的基本没什么希望,我说我现在已经在参加体检了,那边就尴尬了一瞬。
就这样,我几乎在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同时,完成了这次特岗教师的资格审查,这个过程并没有很久。基本敲定之后,8月初我跟公司提出了辞职,那时经理已经不是招聘我进来的那一个。他以为我是因为待遇问题提出辞职,说他准备跟公司申请把我的工资再涨500,还问了我离职后的打算,我也把自己的规划跟他说了,但没有说自己已经考上教师,虽然我不擅长隐瞒,但我不想给彼此带来不愉快,况且我也没有在这期间对工作懈怠过。
因为毕业后户档关系没去管,办理入职的时候出现了小波折。原本趁着入职前的空档期,跟休高温假的妹妹约了九寨沟的旅行,连客栈都已经订好,却因为必须去处理户档的事而放人鸽子,导致我现在都没能一睹我大九寨的风采。
没有去成旅行,我处理好事情之后,就去了大学时好友任教的学校,虽然已经去过不止一次,但这一次的心情又跟以往都不一样,似乎有种尘埃落定或是满怀憧憬的感觉。即便当时还不知道往后的路到底要怎么走,但一条路的起点,多少会让人期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