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书屋百赞经典简书选评文章

丰年要当欠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

2019-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彦国

       

丰年要当欠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

不知什么缘分我和农大雅云同学成了要好的微友,我们一起交流、探讨王金庄人在干旱少雨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她说:

“彦国老师,关于您在《与农大超群老师一起探讨王金庄的一些事情》一文中提到的大旱三年,具体是哪三年呢?因为饥饿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关于储粮的行为您知道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在王金庄周边的村子有没有存粮的行为呢?主要是想了解王金庄村民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这样一存种粮行为。”

王金庄是个十年九旱、多灾多难的村庄,曾经大旱三年,颗粒不收。饥饿,是王金庄人的牢固记忆,所以丰年要当欠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丰年里,一定要注意留下荒年的粮食,谨防赖年景。再穷也要起一层二篷楼,楼里干燥,宜于伫粮。楼上盘瑄,存放谷子,豆类,干菜。家家楼上都盘瑄。

为什么不叫“王金庄旱作梯田”而叫“涉县涉县旱作梯田”呢?专家肯定是动了脑筋的,整个涉县都差不多,王金庄不过是典型代表,王金庄伫粮于仓,周边村子也是这样。上次坐客车,玉林井村的一个人告诉我,他家还存放着两缸糠炒面。

闵庆文教授说:

王金庄梯田所属的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太行山区石堰梯田的典型代表。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既有数百年来在石多土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条件下所练就的“愚公精神”,也有“冬至喂驴吃碗面”的人——驴共生文化,以及制作伫存炒面以应对不时之需的饮食文化。

干旱少雨条件下的艰难生存状态,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研究这份农业文化遗产,就要搞清楚王金庄人究竟是怎样生存的。

今年暑假,侯玉峰老师带着他的成员采访张文榜老人,问王金庄有没有饿死过人,老人说,王金庄是饿不死人的,不但本村人饿不死,外地人还要逃荒到这里求活命。灾荒之年,人口不见减少,反而增多。老人说的是五、六十年代的事。

那个时候,成安、临漳一带的人逃荒要饭到这里,把孩子给到了王金庄,一至五街都有,男孩女孩都有,这一批人现在都60多岁了。

上次去石崖沟调研,在山上给我们做饭的那位老人,就是那时给到这里的,他弟弟也给到这里了,他说,当时许多人舍不得把孩子给人,结果都饿死了,父母恨恨心,把孩子给到王金庄就能逃个活命,他弟兄俩都活下来了。

王金庄真的饿不死人吗?我考查了一下,历史以来王金庄曾有四次大批饥民被饿死。

1,元天历年间,曾连续大旱四年,死人无数。

2,嘉靖八年,大旱,人相食。

3,光绪三年至六年,连续四年大旱,死者十有二三。

4,民国32年,全村饿死70余人。

下面是王金庄有文字可考的大旱年。

                            汉

元鼎三年(前114年)大旱。

                            西晋

永嘉五年(311年)大旱。

                          北宋

端洪二午(989年)连年大旱,寸草不生。

                            元

天历二年(1329年)大旱连续四年,死人无数。饥民四处逃走。

                            明

嘉靖二年(1523年)大旱,田税免。

嘉靖八年(1529年)大旱,饥民四起,人相食。

万历九年至十一年(1581——1583年)连旱三年,寸草不生,树芽不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大旱,大荒,田地绝收。饥民缺吃少喝,到处流浪。

                            清

顺治十二年,(1655年)大旱。

康熙四年(1665年)春,大旱,黑风猛吼,树木多倾。天昏地暗,人心惊惶。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旱。

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690——1692年)大旱。蝗虫漫野,大饥,战粮尽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旱。

康熙六十年至六十一年(1721——1722年)大旱,大荒,村民流离失所。

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1791——1792年)连年大旱,粮价昂贵。

道光十五年(1835年)大旱。

光绪三年至六年(1877——1880年)连续四年大旱,粮菜绝收,民以草充饥,死者十有二三。饥民外逃者时而发生。

                    中华民国

民国九年(1920年)春大旱,麦无收,民大饥。

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932至1933年),两年春大旱。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连续大旱,二年几乎绝收,全村饿死70余人。为了度过饥饿灾荒,村农会指派缺粮户到中农家劳动,全村指派3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大旱,全年总降雨量仅有384mm。

1965年,春,大旱,全年降雨355mm,麦苗多枯死,粮食歉收,村民到井店担水。

1976年,大旱,到井店担水。

1977年,干旱。

1981年,春,严重干旱,村民从井店拉水解决人畜饮水。

1986年,春夏大旱,年降雨量仅有141mm,三伏天滴水未下,秋苗大部枯死,粮食无收。该年为30年内降雨最少年份。

1997年,春夏干旱,秋后农作物基本绝收。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除了旱灾还有其它多种灾害,为求活命,存粮于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统计一张旱年记录表,助雅云同学“了解王金庄村民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这样一种存种粮行为。”不知是否有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