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简友广场散文

微型小说结尾的写作设计

2024-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天spring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等。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

微型小说凭借其短小的篇幅,一出现便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文坛掀起巨大的波澜。构思奇特、行文凝练、小中见大,这些都无一不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及群众文学心理契合。于是,微型小说迅速成长,深受中国青年一代的热宠。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纵观微型小说,就会发现微型小说结构上有“前轻后重”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审美刺激往往是偏重于后的。作品前面都是想方设法地积累审美力量,到了最后一段或一两句话才轻轻地捅破,从而使前面所积累的审美力量一下子得到释放。可以说,一篇好的作品,没有阅读到最后,是猜不出其结局的。

当然,就微型小说的结构看,结局是安排在结尾的,但是结尾并不等于结局。微型小说大都篇幅不长,但要求结构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这自然需要有一个精彩绝妙的结尾,在小说的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对主题加以诠释。对于一篇微型小说来说,结尾的完美才是一部成功作品完成的标志。一部作品开头和中段尽管精彩,结尾贫弱,就成了狗尾续貂,令人扼腕。

根据近年来微型小说的发展,以及微型小说理论的逐渐成熟,微型小说的结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意料之外、扣人心弦;自然结尾、含蓄隽永。

一、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结尾模式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主要是指小说的结尾顺理成章,没有过多的起伏,故事情节发展自然流畅,作者主要通过对结尾气氛的渲染、使文章上下文的情节呼应,让读者眼前一亮,从而达到小说结构上更完整,主题进一步升华的艺术效果。

张林创作的微型小说《大钱饺子》是这类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母亲包饺子时,往其中的一个里面放了大钱并故意做上了记号,说是吃到大钱饺子的人最有福气。吃饭的时候,母亲故意把做过记号的大钱饺子盛到了“我”的碗里。“我”早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偷偷把饺子给了妻子,而最终妻子又悄悄地把大钱饺子给了母亲。母亲心疼整日在外操劳奔波的儿子,而“我”则认为妻子每天照顾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很不易,妻子更是理解母亲辛苦养育儿子的艰难……

当母亲最后吃到大钱的时候,“我”和妻儿拍手欢呼,此时的母亲早已老泪纵横,”我”和妻子又何尝不是感动!故事没有太多的波澜之处,选材也很生活化,但当大家看到文章的结尾时,便不自觉地被感动。虽然是生活中的小情节,但结尾的完美修饰,让人们看到一家人在艰苦岁月中相互关爱的浓浓真情,主题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与《大钱饺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孙道荣的《你有多重要》。小说的开头描写主人公因失恋、失业等一系列的不如意,心情极糟。准备“了却一生”的他,在回家的客车上无心顾及,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客车后排的空座位上睡觉。不料,途中突遇车祸,他无心挑选的位置,在此时却成了牵制整个车厢平衡的关键地。很快,他理智的指挥大家一个个的从他身边跳出车窗脱险。故事的发展亦是一气呵成。虽有曲折,但情节畅通,最后一句更是主题的凝结:“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车祸的发生,改变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与开头的“他”决定回家了断完美的呼应,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小说通过情节的发展,带给我们思想上的震撼。

这两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顺理成章的展开各自的情节,整个文章的描写虽有波澜,但结尾没有过多的让人大跌眼镜,而是自如流畅的完结。但这样的安排,也让小说的主题在结尾得到完美的升华,全篇在结尾处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戛然而止、发人深思的结尾模式

发人深思,也即是留有悬念。此类小说在结尾时可以写的比较含蓄,似乎完结又似乎欲言又止,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有余地思考回味。这样便激发读者兴趣,充分调动其想象力,从而拓宽了小说的思想境界,达到“残缺”而美好的意图。

《书法家》通篇二百余字,言简意赅,是这类微型小说的代表作。局长平时工作涉及到的最多的字便是“同意”二字,其身边部分趋炎附势的人,为了拉近与局长之间的关系,整日为追求功利而“操劳”。书法博览会上,局长应邀参加,在大家的吹捧之下,局长也献上自己的墨宝,写下“同意”二字。当问及理由时,局长坦言自己写得最好的便是这“同意”二字。这样的结尾不禁让我们感到滑稽,但滑稽之余,相信很多人都会再次的回味。作者没有过多的言说局长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现状,但却聪明的用这么“同意”两个字,让我们看尽生活中部分人阿谀奉承的嘴脸和官场的腐化。如此结尾,含蓄而有力,只字不提,却又情绪尽显,其讽刺主题不言而喻。

微型小说在结尾时戛然而止,不仅适用于批判现实的讽刺型小说,同样适用于富有哲理情怀的小说结尾。鲁迅的小说《故乡》最后一句:“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人回味无穷,作者同样没有刻意点明自己的哲理,但这个结尾留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深思,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而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思想觉悟,这也是文学带给读者的人生启迪和思想力量。

三、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结尾模式

“欧·亨利”式的结尾便是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代名词。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总能给人们一种思想上的冲击,一反读者的正常思维模式,在结尾处一鸣惊人。微型小说的通篇只为结尾的出人意料的绝妙突转,小说前面的描写都是铺垫蓄势,结尾总是截然不同于常理,颇类似于兵法中的“声东击西”。这样的结尾打破读者对文章的传统理解思路,在最后一瞬间让读者瞠目结舌,充满不可预测性,引人反思回味。

《麦琪的礼物》便为读者上演了这一幕。以男女主人公向对方赠送节日礼物为线索展开。女主人公剪掉心爱的头发,为深爱的丈夫买了根与他的金表相匹配的金表链,全文都在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来描述他们夫妻之间的恩爱。当大家都对男主人公得到金表链时的那种满心欣喜充满期待时,小说的结尾却让人大跌眼镜。男主人公竟为了给妻子买镜子和梳子而卖掉了金表。或许这样的结局让许多人觉得不够完美,但是,遗憾之余,我们又不禁被他们的那种深深的爱所感动。这样意料之外的结尾,一下子把小说的爱情主题呈现出来,也更能打动读者,让我们深深记住这对可爱的夫妻,这份暖暖的爱。

通常微型小说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倘若抛却结尾,小说全文的叙述没有太多出彩之处,不少读者甚至会认为平淡无奇,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有时候就是在于通过一个点的突破与爆发,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把整个微型小说的情节推向最高潮。诸如此类的小说还有莫泊桑的《项链》、邵宝剑的《永远的门》等优秀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时候,有种震撼心灵的感觉。我们在为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和命运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为作者的巧妙构思拍手称妙。

有的微型小说是通过设置情节的反转和曲转来制造意外结局的。譬如,许行的《掌刀》写一个老护士在长期的实践中学到了真本领,当"陈一刀"在手术中突然发病,她能接过手术刀顺利地把手术做下去,她还能接替儿子做了复杂的皮下脂肪瘤切除术。作品连续用了三个细节单元,描写了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学到的真本领。在作品的结尾,院领导却以金护士没有文凭,让她下了手术台,提前退休了。人物的命运结局,与作品前半部分渲染的真才实学,构成了意外的陡转。

抓住人物或事件的一个元素,向上做一种延伸发展和不断的渲染,最后突然来一个陡转,形成作品情节开头与结尾的巨大反差,由此实现了作品的意外结局。

有的微型小说是通过机智、巧妙地运用误会和巧合的手法来制造作品的意外结局。譬如敖夜的作品《窗》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节:"我"把临街的窗户擦亮后,发现一个漂亮的姑娘从窗前走过,并对"我"很了惬意地看了一眼,而且从此以后几乎每天都要重演这一幕。"我"以为这是爱神降临了,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对那个漂亮女郎主动出击,谁知那个漂亮女郎对"我"的大胆招呼莫名其妙,"我"问:"那你常对窗里看什么?"漂亮女郎说:"看自己"!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主人公"我"以为漂亮女郎在窗外的神态是对他有意,殊不知漂亮女郎实际上是把窗玻璃当作镜子来照自己的倩影。当男女主人公发生误会,故事情节出现了一个撩拨人心的悬念。而一旦消释这个悬念,读者才惊奇地发现:悬念和谜底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许多微型小说的构思就是通过这种出乎意料的误会或巧合来创造一个有意外结局的情节。无论是反转还是曲转,也无论是误会还是巧合,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即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来设置、提炼一个精彩的微型小说情节,实现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四、自然结尾、含蓄隽永的结尾模式

自然结尾法在微型小说中比较多见。它是根据作品的情节发展,到情节结束时就自然结尾了。这种方法有时也能收到含蓄隽永,使人会心一笑的效果。

林佩芬的《白头吟》写一对老年夫妇给孙子讲他们年青时殉情的事。他们认识到“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最后乘渡船到对岸去生活了。小说的结尾是:“所以啊,我和你爷爷,到现在都还没有结婚呢!”她笑吟吟地接口说。

这种结尾模式虽然会让一些人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它顺其自然,在平淡中显得含蓄隽永,既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又使读者回味无穷。

微型小说不同于别的文体,亦不同于中长篇小说,自然,结尾的着力也有轻重之别。纵向来看,散文的结尾会侧重于感情的升华,把读者内心对作者表达的感情产生的共鸣,作为结尾的成功关键点,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故事则会注重描写情节,下笔墨刻画故事中人物的特色和性格,不会把整篇故事的重点压在结尾上。横向来看。微型小说的写作特色尤其是结尾又不同于中长篇小说,中长篇小说有其字数上的优势,大都会注重情节的波澜起伏,注重人物性格的同时,会在主人公身上发生一系列的波折和坎坷,其结尾大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形成,没有太多的悬念或是突转,这是与微型小说结尾迥然不同的地方。

微型小说盛行于中国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当代的重视。随着微型小说的不断成熟发展,不断有更好更优的经典作品出现。每年的各类评选中,微型小说不仅在数量上让人欣喜,质量更为可观。相信在青年一代活力的注入下,我国的微型小说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定会登上更高的台阶。

(金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