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想法

你是否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2018-06-04  本文已影响27人  vanni0320

01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最近,和朋友小Z在微信上聊天,发现他总是说一句话,最近活得真累。

细细一问,他说自己压力很大,觉得自己背负了很多期望。工作上老板给他的活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下班后公司搞聚会,去的地方也不是他喜欢的。想辞职,又不敢,因为父母总在家里跟亲戚朋友吹嘘自己工作好,有面子。总结起来就是,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问:那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本以为他会长篇大论给我描绘一番,没想到他沉默了一阵后,只是回答说,他也不知道。

02

人可悲的,是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更可悲的,是忘了自己原来的样子。

去年,日本推出了一部超震撼短片,一举拿下“四佳导演”Fabulous Four最优秀奖&观众评审奖,名字叫《态度娃娃》。

短片讲的是,女主角艾利是个从小就被教育要微笑面对一切的孩子。同学踢球打坏了她的鱼缸,小鱼死了,她却依然微笑着说没关系。

艾利逐渐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微笑面对,哪怕自己内心抗拒,哪怕自己感到委屈难过。

最后,当微笑变成习惯,她的脸竟然变成了一张微笑的面具,僵硬无比,而自己真正的脸再也看不见了,而周围的人却对她的期待越来越高。

有一天,她终于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鼓起勇气敲碎了自己的脸,却惊恐的发现,这个面具下面竟然是空的,什么也没有,再也看不见原来的自己。本以为可以摆脱微笑人生的她,却不得不落入另一个带着口罩的人生,继续被别人期待,追捧。

03

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一直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小Z的例子并不是特例,而是现在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大学毕业之后就一阵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周末就待在家里,想培养点业余爱好吧,却不知道该去做什么。

之所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着。

我们从小就背负着太多的期望。还不懂事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于是,要学什么兴趣爱好,要读哪所学校,要选什么专业,要找什么工作,要去哪座城市,几乎都在听话中完成。最后,我们都成了乖孩子,却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近刚好看了湖南卫视前两年推出的一档节目《一年级》,对其中一段印象深刻。班上要选班干部,许多孩子并不想去当班干部,但是家长都在非常积极的要求他们去竞选。有一位家长说:“当班长是我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所以你一定要替我实现。”

小时候如此,长大后情况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社交时,朋友总是找你帮忙,然后夸奖你真好,你很开心。工作上,老板夸你工作很努力,工作中再苦再累,受到再多委屈也感觉值得了。生活中,别人都说你不适合某一款衣服,于是,即使你自己觉得这款衣服很好,也会觉得别人一定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而放弃购买。

慢慢的,我们开始习惯于活在别人的评价和肯定中。明明去图书馆只是想换个环境玩玩手机,却发个读书的朋友圈,期待着大家的点赞。本来想简单吃点东西,却为了晒美食而大吃大喝一顿。我们的选择都变成了以别人的看法为指引。

04

伊索寓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孤独并且有点冒失的熊。有一天,猴子对它说:“听说你很擅长挖洞啊,能不能给我展示一下你挖洞的本事啊”。

熊本来是不想挖洞的,但是因为想让猴子认可自己,就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开始挖起洞来。眼看挖掘起来的土堆成了小山一样。疲劳的熊认为这样应该可以了,就停下来看了看猴子,但是,猴子却说,“真是遗憾啊,要只是这样的洞,鼹鼠可能挖得更好”。

于是,熊就想怎么能输给那个小小的鼹鼠呢,于是就越发用力地挖,洞也越挖越深。就这样,这只熊每天都在不停地挖洞。“这下猴子应该会表扬我了吧”,于是熊就问猴子,“这下应该可以了吧”?但是却没听到猴子的回答。熊就竖起耳朵仔细听,但是却完全听不到地面上的声音了。熊立刻感觉到大事不妙,就马上要往洞口爬,但是,因为洞实在是挖得太深了,熊就没办法从洞里爬出来了。

意识到自己无法从洞里爬出去之后,熊终于明白了“被猴子的话鼓动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熊感到非常后悔,后悔当初想要获得猴子的认可,否则就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了。

05

沈腾和马丽演过一部电影叫做《一念天堂》。剧中,沈腾扮演的角色沈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员,他几乎扮演了所有的角色,但直到最后死的时候,他才想起来,他扮演过无数的人,却唯独没有扮演过自己,这是何等的可悲。

生活中,我们扮演好了很多角色,却总是把最真实的自己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从今天起,不要再为别人而活着,放下别人的期望带来的沉重枷锁,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成为左右自己想法的声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

毕竟,你活着,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