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学《金刚经》15课法会因由4
解读金刚经,一起修习无上甚深微妙法。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继续解读金刚经,我们今天把第一品法会因由分给大家解读完,那我们再来看一遍法会因由分第1品的内容,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上一堂课跟大家解读到了尔时世尊食时。就到了吃饭的点,佛陀就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那在上堂课呢,也跟大家讲了,在佛陀那个时代,佛陀是每天日中一餐,
就是每天中午吃一顿饭,早上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人道,晚上是鬼道,所以佛陀他是中午吃一顿饭,
那也跟大家讲了,如果你随着能量的提升,你的饭量就会越来越小。我自己也是这个样子,我们很多家人也是这个样子,
就是原来食量是现在的一倍还多,现在吃的少了,吃的少但是不饿,而且也同样是有气力,同时吃的更清淡了,
就是在2015年之前喜好的,就是吃饭必须有辣或者说配着酒,这样才能下咽,否则这个饭就没有味道,
可是现在呢,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几乎不喝酒了,吃的也相对没有那么重口味了,
这是我自身的一个变化,我从来没有刻意的让自己去因为养生啊,因为保健啊,让自己去要少吃,也没有因为各种原因刻意的让自己去节食,但是这个饭量自己下来了,这个饭的这个清淡也就自己下来了,
所以从一个角度跟大家说,你能量越提升,你对食物的依赖就有少,
我们在上堂课跟大家讲到这个地方,那也在上堂课跟大家讲的这个地方要重点说一下的
就是你事实上越没有那种饱腹感,越没有那种油腻感,你越通透越连接,也就是那种所谓的灵感直觉,或者精微的能量,越容易在你身上流动,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大家要知道一下,
也就是说如果你吃得过饱,如果你吃得过撑,如果你每天都是重口味,这种人通常能量也比较低,
能量比较低,也就意味着他越与他的物质身体认同,却不能同他的高我链接,越不能与良知合一,
所以你自己去看一下,如果你看到生活当中有人就是暴饮暴食,有人就是要吃到自己吃不动为止,有人就是肚满肠肥的这种状态,
通常他也是灵性意识比较低的,通常她也不大会去听我们这些课,通常他自己的生活状态也不会说特别的美满,
反而是那种仙风道骨的那种人啊,就是我们讲的好像身体比较轻盈的这种人,他好像更容易链接,
这个其实也很正常,浊者下降,清者上扬。能量比较厚重的会下沉,能量比较轻盈的会上扬。
这是我们在上一堂课中跟大家讲的,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所以跟大家讲,如果你在修的过程当中,你在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你的食量越来越少了,你发现你自己吃的越来越清淡了,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着衣持钵。这个是什么意思?难道佛陀平时不穿衣服吗?不是的,
就类似于我们出门,要穿上外衣是一样的,就是佛陀在闲居的时候,他是不穿外衣的,
佛制呢有很多的衣服呀,那这个地方着衣指的是大衣,你把它叫做袈裟恐怕也可以吧,
着衣持钵你把它叫做袈裟也可以。就是穿上大衣,就不是穿的我们讲的内衣,或者说休闲的衣服,不是这样的,
就是穿的很正式的,穿的很正规的这样的衣服,
那为什么要着衣呢?佛在三种情况下会着大衣,哪三种呢?
第1种,升座说法,就是当佛要给你讲法的时候,他是要着衣的,很隆重啊,很庄严啊
第2种呢,入宫,入宫是什么?进皇宫啊,进皇宫干什么?见国王啊,
那就说明一个事情,佛陀是经常出入皇宫的,所以在这种场合佛陀是要着大衣的,就是比较隆重的场合,比较肃穆,比较重要,比较庄严的场合入宫,当时舍卫国统治国王是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也是佛弟子呀,
那第3种呢,就是现在要说的乞食。乞食,就是托钵我们说去要饭也好,化缘也好,
你看,他是把乞食和升座说法和入宫觐见国王是等同的,所以着衣是有讲究的,
这个着衣他不是随便就着衣的,不是说佛陀在家里不穿衣服,现在要吃饭了,然后穿上衣服出去要饭,好像是我们随便披个衣服就出去了,我们有时候在家里不也是吗?要出门了,随便抓一件衣服披在身上就走了,不是的,
他是有讲究的,就是他要着大衣,很隆重的,这个大衣就跟你自己出门可能要穿西服去上班,我们穿职业装,有点类似的,
所以他着大衣,大衣是三个功用,在三种场合穿的大衣,
第1种升座说法,着大衣,那就说明升座说法很重要,
第2个入宫跟国王见面,那这个也很隆重很重要,这两个都好理解,
那为什么乞食他要着大衣,那就说明乞食很重要,
也就是说,乞食,升座说法,还有入宫觐见国王,这三个是等同重要的,
否则的话不会说乞食的时候着大衣的,所以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不要以为修行就很邋遢,修行就很随意,
比如说我们去要饭,我们去行乞,不是说你穿的跟个乞丐一样蓬头垢面的,
或者有的人认为佛陀是乞丐的皇帝,或者是乞丐丐帮帮主,佛陀可不是丐帮帮主,佛陀穿的可是很威严的,就像唐三藏一样,就像唐僧他是着大衣很干净,
就像我们看西游记唐三藏,唐僧化缘持钵,披着袈裟,你会觉得唐僧是个要饭的吗?他是很威严的,很庄严的,很有威仪,这是着衣。
那持钵呢,就是他们用的一种盛饭啊,盛汤的这样的一种器皿,大家都知道的那种圆形的,
着衣持钵,就是说他披上自己的大衣,拿着自己的钵盂,这个钵盂就是专门用来盛饭盛汤就这样的一个器皿啊,我们重点说的是着衣,所以大家要理解一下,
这就说明乞食是一种修行很重要的方式,跟入宫和升座说法是一样的。
入舍卫大城乞食。舍卫大城就是舍卫国的都城,也叫丰德城。
佛住在舍卫国,他去舍卫大城,舍卫大城就是舍卫国的都城,也叫丰德城,
入舍卫大城乞食,那这个说明佛住在舍卫大城之外,就是他不住在城内,佛住在舍卫大城之外,
这个也好理解,就是他一般住的都是比较幽静的地方,我们很多庙都在城外在山林当中
入舍卫大城乞食。乞食我们俗称叫要饭,就好像佛陀是每天要一顿饭,大概是这个意思,
但佛陀为什么要乞食?这里面我们要搞明白啊,佛陀为什么要乞食,而且还那么威严,那么有威仪,就穿着袈裟托着钵盂,那就是说很肃穆很庄严,
不是那种邋里邋遢,蓬头垢面,然后可怜我一点吧,给我点东西吧,不是这样的,
而是就像入宫见国王一样,就像升座说法一样,就这么威仪的去乞食,
因为我们刚才讲了嘛,他在三种情况下才会着衣,一种呢说法,一种入宫,一种乞食,那为什么乞食这么重要?
先说在那个佛制当中啊,出家人有4种那个谋食的方法,被称为邪食,四种谋食的方法被称为邪命食,邪命就不是正命,
那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有的好理解,有的不大好理解,
(出家人的四邪命)百度知识
为什么佛教弟子不能去星宿占卜风水
释迦牟尼佛规定弟子不准这样做是什么原因呢?
在《大智度论》提到四种不是出家人本务的营生:
一、下口食,
二、仰口食,
三、方口食,
四、维口食。
从事这四方面的营生就是破正命。
第一种叫下口食,就不允许自己种植,你看这个就很不好理解了,下口食,不允许自己种植,就是你不能自己种地呀,
第2种呢,叫仰口食,这个好理解,这叫邪命食,仰口食干嘛呢?就是观察星象,夜观天象,
在中国古代,仰观星象,像诸葛亮都可以做到的,仰观星象就知道天命将如何变化。
因为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有神通,你可能就能看到,那你用这种方式呢,得让自己获取叫财务吧,或者获取自己的谋生的手段,这个叫邪命食,这个很好理解啊,就是你卖弄神通,
第3种呢,叫方口食,这个也是邪命食,方口就是你结交四方豪杰,攀缘权贵,就是把自己依附在某个有权势人的身上,
比如说你做国师,比如说你结交有钱人,被有钱人供养,这都是方口食,就是结交四方豪强,依仗权贵。
那最后一种呢,叫维口食。就是算命给你卜吉凶,通过给你算命卜吉凶,就像江湖郎中一样,给你算一卦,来看你这一辈子的吉凶祸福,来获得自己的食物,
后面三种都好理解,什么呢?仰口食,仰观天象,这个不可以作为佛弟子或者说修行人谋生的手段。因为他是在显示神通,显示自己的这种修行的这种境界啊,但他不是正法
第2种方口食,就结交四方豪强,攀附权贵,这个也很好理解,
那最后一种呢维口食,给人算命卜吉凶,这个也好理解,就是用这个来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这个肯定也不是正法,
但为什么种地也不行呢?就是下口食,为什么种地也不行呢?
我没有标准的答案,我跟大家说清楚,只能说如果说这一种方式,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为什么不能是下口食,自己亲自种地?那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啊,
第一呢去你的贪心,如果说你自己种地,你让自己去获得食物的话,就是获得自己养命的这种根本的这种资源啊,那么你就会囤积
你种地一定会囤积,因为你收割,你的粮食你要储备啊,你要囤积,你就会就是算计,这个粮食够吃多少?这个粮食的收成如何?这样你就有了期待,就有了贪婪,就有了贪心,而佛是让你去贪心的,这个理解吧,
也就是说你如果让自己去从事种植的话,你肯定会囤积,你要储备粮食啊,你储备粮食你就会让自己把自己的这种囤积的心,这种欲给他更加的激发出来,你就让自己可能更多的贪婪。
还有一个呢,在那个时候生产力很低下呀,佛陀是让大家大部分人来干嘛呢?来修正法
修正法,他也是要花时间的,修正法,就像现在你到大学读书,你是要花时间的,你如果再拿出很多的精力去从事赚钱这种,
就是比如说一个大学生,他在学校要读书,他还要勤工俭学,那他的这个学业就会受很大的影响,
也就是讲在2500年前的那个时代啊,如果你自己在一边修佛法,一边还要种地养活自己,你恐怕很难专心去修佛法,
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很低下呀,你可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让自己一天就过去了,你还哪有时间去修正法呢,
就像现在一个大学生一样的,你让他好好在学校读书,结果呢你又让他要自己养活自己,这个就很难了,所以不如让他专心读书
专心读书呢可能他没钱,他可以申请贷款,或者有人资助他,或者父母可以提供给他,
那后面有没有更重要的原因呢?有啊,那乞食呢,我们再说一下,
就是为什么佛陀要乞食?除了前面刚才讲的两个原因,第一呢破你的贪心,第二呢让你专心修道,
就是乞食它能够让你破我执,破贪婪,不囤积,就是让你能够降服你的这个贪欲啊,让你专心修道,让你不去积蓄,就降服你的贪嗔痴慢疑啊,
那乞食还有没有别的作用呢?有啊,乞食又叫化缘,化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乞食叫做化缘呢?为什么乞食就不叫乞食呢,它叫化缘呢?就是另一个称呼啊,
因为你在乞食的过程当中,你会接触各色各样的人,你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境遇,
我们说了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人生没有意外和偶然,
你入舍卫大城,你见到张三,你向张三乞食这个不是意外和偶然,你理解吗?
我们说的人生都是因缘和合,没有一件事情是意外,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
那如果你入舍卫大城,你乞食你见到张三,你向张三乞食,张三他怎么还你,就是说他怎么应对呢?
他是给你,还是不给你呢?他是对你很礼貌,还是对你恶语相向呢?
如果他给你,那张三和你有佛缘,就是张三和你有善缘,你可能呢会跟他布道,
就是说,他给你施舍饭食的时候,你会跟他讲一讲佛法,可能几句话就对他人生会有很大的助益,
那如果张三他没有给你饭食,他还对你恶语相向,那他跟你之间就没有佛缘,它是一种恶缘,这个时候你怎么做?
这个时候如果你格物致知,你忍辱,你就把这个恶缘给他化解了,你就等于了了你和张三之间的恶缘,这叫化缘,就把这个缘给他化解了,
所以你知道吗,为什么乞食那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啊,比如说虚云大师,我们很多的高僧,他们是行脚云游,
因为在行脚云游的过程当中,你才能经历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那你怎么应对的?
如果说你对任何事情都是格物致知,因为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说格物致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格物致知就是你外面碰到的任何事情,如果起了情绪,你就要向内求,格物致知 忍辱啊
那这个时候,事实上你就在消业障,你就在化缘,你就在消业力呀,所以乞食又叫化缘
你不要把化缘单独单纯的理解为要钱,我们现在一说化缘好像就是去要钱,不是的,
化缘不是说要钱的意思,化缘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消了业障,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如果你入舍卫大城乞食,你为什么到张三家乞食,没到李四家乞食?
你到张三家乞食这不是意外和偶然,你说我走到了张三家,那你怎么没走到李四家呢?
就是因为你和张三之间有这个缘。但这个缘是善缘还是恶缘,你不知道,
张三如果给了你食物,他可能就是善缘,那这个时候呢他跟佛法有缘,你跟他可能讲了几句佛法,对张三他的解脱可能就有助益,就是有帮助啊,这就是善缘,
但张三如果他对你恶语相向,他对你不理不睬,甚至说对你辱骂,这个时候你跟他是恶缘,这个时候你怎么应对?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去忍辱,去格物致知,你就化解了和张三之间的恶缘,就消了业障,消了业障你就能真修行,真提升,
那如果你不去乞食,你不去化缘呢?那你天天坐在庙里面,天天在深山老林当中,你当然清静,
可是如果你入了红尘,你到了红尘当中,你去乞食的时候,你就与大众接触了,这个时候才反应你真正的状态,事上炼心啊,这也就是事上炼心啊,
所以你看佛陀传,那个电视里面演的,有演到佛陀的弟子托钵入城乞食,被那些人给辱骂,那些人说他们不劳动啊,说他们不能自己生产啊,就是寄生虫等等,
他们就很受伤,回来见佛陀,佛陀跟他们怎么说呢?
如果大家拿着鲜花迎接你,你当然很开心啊,但如果大家对你辱骂,你还不动心,那才是真的修行啊,才是真的出状态了,就是真的你如如不动了,你真的要成佛了,所以理解吗?
乞食就是化缘,所以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说佛陀让大家去乞食,不是让大家只是清静的呆在庙当中去修行,因为要去红尘当中,因为要了你的缘,
就是我们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没有什么意外和偶然,
你到张三家乞食就是必然,就是因缘和合,张三怎么对你也是必然 因缘和合,
那么你如何应对张三怎么对你 就是你如何在化解你的缘,就是如何在化缘了,
这是跟大家讲了一下乞食,入舍卫大城乞食,解释了一下乞食,
乞食就是我们说的,降伏那个贪欲也好,或者说那个专心布道也好,专心修道也好,或者说去你的人欲也好,化缘也好,
最主要的还是去你的人欲,最主要的还是让你破你的贪嗔痴慢疑,最主要的还是让你有一颗清净心,最主要的还是这个,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于其城中就是在舍卫大城,次第乞已,就是挨家挨户,
如果你入舍卫大城,你见到的第1家,这就是第1家,然后你挨门挨户地,一家不管给你给多少,挨门挨户的第2家,第3家,第4家,第5家,不挑不拣啊,
不是说我入舍卫大城之后,我心里在盘算我今天要去哪一家,不是的,
就是不分别,不挑肥拣瘦,不会说我去了张三家,张三对我好,我明天还去张三家,张三对我好,我后天还去张三家,
不挑不拣,就是平等心,也不会说我去张三家,因为张三有钱,他给我的比较多比较好,所以我明天还去张三家,张三有钱我不去李四家,因为李四家太穷了,不是,
它是什么?当你来到舍卫大城,你站在一家的门口,这就是第1家,你不管他给你多与少,他给你多还是少还是不给你,然后再到第2家,就是紧挨着第1家的第2家,然后第2家一样的,不管多与少给或不给,然后再离开第2家,来到第3家,就是1234567,这7家是连着的,
不会说我看了第1家,我跳过第2家,我直接去第3家,我看了第1家,我跳过二三家,我去到第4家,不是,不分别,平等心,这叫次第乞已,就是1号 2号 3号 4号 5号挨着来
就好比爬楼,1楼2楼3楼4楼5楼挨着来,我1楼乞食完了我上2楼,2楼乞食完了我上3楼,3楼乞食完了我上四楼,
而不是1楼乞食完了,我跳过2楼3楼直接奔4楼,4楼乞食完了我跳过5楼6楼直接奔7楼,这不叫次第乞已,
你看他这个做法,还是破你的贪心,破你的分别心,
因为有的人他乞食的时候他会说,唉呀,那个别人对我好啊,这一家对我不好,所以我老去对我好的那一家,这就叫分别心,
或者呢,哎呀,这一家有钱,所以呢老去找有钱的化缘,这也叫分别心,
或者呢,他说有钱人不好啊,有钱人对我态度很不好,但穷人呢对我很尊重,所以虽然穷人他给我的东西少也不太好吃,可是他对我很尊重,我觉得很舒服,所以我老去穷人那化缘,这都是分别心,这都不是平等心,
而是什么?不分别,去到哪一家就是哪一家,这叫次第,
所以说他在这个地方,他去化缘是不分别的,就一家挨着一家,那这个乞食呢一家挨着一家,
那他一共化缘几家?化7家,这叫次第乞已,化7家,
你不要以为是无限制的,你不要以为说到了舍卫大城,要100家要50家,不是,一共7家,就是一共走7家,
那如果说这七家我不管要了多少都回来,都停止不再要了,这七家哪怕一口饭没给我,我也不要了,回来,
如果说我走到第3家,那已经把饭给足了,已经这个钵盂装不下了,那也就可以停止了,不用再要了,就不用再化缘了,是这个意思,
但如果你走了7家,你的钵盂还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家给你,也不去第八家了,也不要了,反正上限就是7家,所以次第乞已,
什么叫乞已?走满7家。而不是说把你的钵盂装满才叫次第乞已,次第乞已是走满7家,如果7家装满了回来,没装满还回来,
所以它是有讲究的,就是说一共是走7家,就是挨门挨户地走7家,
那这七家你会遭遇很多的事情啊,这7家你有没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你就要格物致知了
这七家他怎么对你的,有的对你很友善啊,有的对你就不友善了,你是否能够格物致知,就是心平等啊,清净心啊,
所以这叫事上炼心啊,等于佛陀让他的弟子在事上练心,
你天天呆在庙里面清修,我们说了,哪怕你自己亲自种地,你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你种地,你的地收成也好,不收成也好,你也不会这么多的烦恼,
可是你入舍卫大城,次第乞已,你去乞食,你去化缘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烦恼就多了
别人对你的冷言冷语呀,别人对你的不理解呀,甚至说挖苦呀,讽刺呀,这个时候你能不能清净?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清静,你就离佛不远了,这就是乞食呀,次第乞已,
这个地方还要说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说佛陀到底吃素还是吃肉?
有的人就说,你看金刚经里说佛陀乞食,那你不可能说佛陀去挑吧,说这家给我肉我不要,那家给我素食我才要,所以说佛陀他是吃肉的,所以说吃素吃肉怎么样的这种说法
告诉大家,是你想多了,什么意思呢?2500年前有多少家能吃上肉呢?2500年前有多少家能够用上油呢?2500年前有多少家能吃上盐呢?
比如说中国古代,那时候印度的生产力比中国还要差得远呢,
也就是讲在古代,比如说在民国吧,在清朝的时候,你能吃上盐都是奢侈品,
现在加碘盐,海盐,就这个盐好像已经不值钱了,但在古代的时候管制着盐的,
你看曹雪芹他们家就是管漕运的,曹雪芹他们家管着贩盐呢,管着贩私盐啊,那是国之重罪呀,
就是在清朝或者在明朝就是在封建社会,谁敢走私盐 贩私盐,那都是灭门之罪啊,
所以那些贩私盐的都是梁山好汉,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啊,你想说去吃盐都是个费劲的事,你说吃油也是个费劲的事,吃肉更不用说了,你能吃饱就不错啦,
你以为天天红烧肉吗?你以为天天东坡肉吗?你以为天天健肤肉吗?你以为天天大盘鸡吗?不是的,
那个时候大部分老百姓啊,吃的都是粮食,也就是说他们吃肉就像我们老话说,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为什么老话是这么讲,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那意思是平常你吃不到饺子,饺子一般都是肉馅的,
为什么小时候觉得饺子特别香?那你看我这个年龄我都能记得小时候吃饺子特别香,那比我年龄大的更能记得了,现在的90后可能不觉得,
那过年吃顿饺子,那饺子香喷喷的呀,为什么?终于吃上肉了呀,但大部分时间没有,
小时候我妈过年炸肉丸子,炸带鱼,那个时候炸那个带鱼香啊,炸的肉丸子香啊,现在天天有肉丸子,天天有带鱼,我根本就没觉得这个东西好吃了,小时候觉得可好吃了,还没有冰箱,就炸好了,放在盘子里面,就自己拿着一个一个的吃呀,就这样,
谁过年不吃顿饺子,那就意味着平常你可能吃不到,那就意味着平常大部分都是萝卜青菜,
所以我们说的,就是你想多了。在2500年前,佛陀想吃炖肉也不容易,
也就是说他如果想入舍卫大城,次第乞已,每一顿第一家红烧肉,第2家健肤肉,第3家东坡肉,第4家红烧鲤鱼,第5家炸鲅鱼圈,第6家大盘鸡,你想多了。
第一家可能就是点稻谷米饭啊,第2家可能就是一个土豆,第3家可能就是一个萝卜,大概是这样的,
所以说你去看一下古代你就知道了,就是在清朝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想吃肉都是个难事,所以说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呢,叫改善生活啊。
什么叫改善生活啊?平常你吃不到嘛,所以这个地方也解释一下,
当然佛是没有分别心的,如果说真的有人给他一点肉他也会吃,三净肉,
佛陀他是允许弟子吃三净肉的,不见杀,自己不杀,不为我杀,
但是跟大家说,他大部分时间,如果在舍卫大城乞食的话,按照那个历史条件,他不可能天天红烧肉东坡肉的这么去乞食的,因为给他施舍饭的那些人都吃不上,
也就是说如果他在中国化缘,就在几十年前刚解放的时候在中国化缘,大部分就是萝卜青菜,面条,米饭,鸡蛋,这就不错了,
过年的时候佛陀来了,给你几十个饺子,过年的时候让佛陀改善一下生活吃顿饺子,这是跟大家说一下的。
还至本处。就回到祇树给孤独园,
你看他要完饭之后,他不是在路上吃呀,他也不是在人家家门口吃,他是端着这个饭回到他住的地方,
有一种说法是这个饭是要分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把自己乞食来的饭,搅在一起,大家再去盛着去吃,就是也是平等啊,
比如说100个人要饭,就把这100个人要的饭混在一起搅匀了,每个人再盛一碗去享用,
这个呢也是一种平等,这个呢也是照顾那些没有要到的,有的人乞食他可能就空着碗就回来了,所以呢大家都有,人人都有,
另外一个就是说,你要的好,我要的不好,比如说你今天要到一点肉,我今天没要到,大家混在一起,大家都能享用,有一种这样的说法,
还至本处,就是大家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去吃饭,
那你可以想象一下,千250人大家一块吃饭的场景,就是1250个人端着自己的钵,在祇树给孤独园一起享用,场面也是很宏大的,但是也很威严啊,也很有威仪,
不是说大家在路上就吃起来了,或者说大家在舍卫大城你就吃起来了,那真是要饭,
佛陀这可不是要饭啊,所以他拿这个东西回到自己住的地方,那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尝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饭食讫。就是把饭吃完了。
收衣钵。那就把这个大衣就脱下来了,把这个钵给洗干净了,
因为明天还要接着用,就把大衣可能就收起来,就叠整齐,就放在那了,就把这个钵呢也给它收拾干净,就洗刷碗了,洗干净,
洗足已。什么意思呢?把脚洗干净。
我们看佛陀传都知道,佛陀是不穿鞋的,他们是赤脚的,赤脚啊,光着脚走路,那脚上肯定有灰了,如果说在碰点水那就有泥了,
因为他这个时候要敷座而坐了,他这个时候要打坐了,那脚上都是泥巴都是灰,那肯定不干净啊,也不舒服。
所以就把脚洗干净,敷座而坐,就把自己的蒲团展开,把他抹平,就开始盘腿打坐,就开始冥想了,就开始入定了,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是鸠摩罗什的翻译,
唐玄奘呢,还有其他人的翻译呢还多了一点,就是这些比丘啊,绕着佛三周,行顶足礼,然后才敷座而坐,
就是说佛陀敷座而坐了,但是他的弟子绕着佛,就是顺时针转三圈,这叫转功德啊,顺时针转三圈,对佛行顶足礼,他们才敷座而坐。
这是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经文,那这个呢想再说两个东西吧,
一个呢,就是跟大家说,你看啊,这就是金刚经跟大家描述了一个非常平常,非常平凡的佛,是什么呢?
他需要穿衣,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一家一家的乞食,就是他在乞食的时候别人怎么对他的,
他也不是说他乞食的时候,别人每个人都是很尊重他,或者给他足够的食物,它也会碰到一些拒绝,那佛是怎么应对的?
包括他托钵回到那个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家一起吃饭,
那就是说他跟大家一样,也是要吃饭啊,吃了饭,他还得自己去收拾他的碗筷,自己洗干净,自己还要把自己的脚给洗干净,把自己的蒲团给展开,坐在上面打坐,
所以这个地方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平凡的佛,他不是那种好像一些佛经上描述的,
就是佛陀一讲法就是放光动地,好像脚不沾地,脚踩莲花,离地三尺,就是各种各样的神通,没有,
金刚经给我们表述了一个极其平凡,极其平常,跟我们一模一样的佛的形象,
那他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佛的智慧不一样,就是金刚经后面要讲的,他是不着相的,离相的,
所以就是我们说的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明白吗?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也就是讲其实佛呀,或者老子呀,王阳明呀,孔子呀,六祖啊都跟我们一样,都是要吃喝拉撒睡的平常人,
所以万般神通皆小术啊,你不用去求那些小术,就是那些神通啊,就是放光动地啊,离地三尺呀,口吐莲花呀,那都是小术,
真正的,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化缘就是化缘,吃饭就是吃饭,这就是真修行,这就是佛,
所以从这个地方也跟大家讲一下金刚经传递给我们的,它第1品呢法会因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平常,跟我们人一模一样的佛,
所以你就知道你也可以,而不是那个让我们觉得离我们特别遥远,或者说好像高不可攀的那么一个佛的形象,
所以跟大家说清楚,就是说金刚经告诉我们佛就是人,佛很平凡,佛很平常,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这是说的第1个,
再跟大家引申说第2个,你看这里面其实佛的这个举动可以表述成我们凡人,我们每个普通人你过的日子,你缺了一个你知道吗?
你缺了一个什么?你缺了一个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你缺了一个这个,
那为什么呢?跟大家来说,你看啊,无论我们这个社会中是什么人,比如说有钱的老板,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还是我们在企业中上班,还是自己做小买卖的,你是不是都在乞食?
就是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呀,从事什么行业,你是不是都在乞食?
就好比说早上8:00你入城开始乞食了,你上班了嘛,就是你在上班的路上,
就像有的人在北京上班,可能在二环三环工作,可是住在五环以外啊,有的都住到河北了,那这个就类似于你早上入城乞食去了,你乞食之后,就是你每天乞食,
你次第乞已,就是你把各种工作都一样一样的挨着完成,佛陀呢是次第乞已7家,你呢工作中第一项工作,第二项工作,每一项工作一样一样接着完成,这也叫次第乞已呀,
所以你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在乞食,我们都在讨一口饭,
你在公司上班讨一口饭,你经营企业讨一口饭,你不管做什么工作,什么行业都在讨一口饭,
就好比说食时,就到了吃饭时间,你要入舍卫大城,次第乞已,
就好比说食时,就到了上班时间,你要赶地铁呀,自己开车呀,坐公交啊,你要到你的工作单位去上班,这就是次第乞已,
这就是食时,入舍卫大城乞食,这就是到了上班的时间,到自己的单位去工作讨口饭吃
次第乞已呢,就是你自己呢,一样工作一样工作的完成,
还至本处。就是你下班了还至本处啊,你下班了你回到你自己的家,
佛陀也是呀,从祇树给孤独园他的家出来,次第乞已,乞食完之后,再回到他的家,就好比你下班了,你晚上回到家了。
你缺了什么呢?你前面的都有,你入舍卫大城乞食上班,次第乞已完成各种工作,
你按时上下班,但是你还至本处,你也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你缺了一个敷座而坐
这个有多重要呢?就是你一天忙碌完了之后,你缺了一个静心,你知道吗?
我们大部分人是什么呢?就是现在的人很忙乱,他不静啊,明白吗?
有的人即使在诵经,即使在念佛,她心也不静,
你的思绪很混乱,你的妄念很杂乱,妄念纷飞呀,你每天都是饱食嬉戏,
什么叫饱食嬉戏?就是我们说的,每天晚上下了班,可能去喝酒啊,可能去宵夜呀,可能去卡拉OK啊,可能去蹦迪呀,可能就是找乐子去打游戏啊,总之吧,你是饱食嬉戏,
就是喝饮料大量的喝果汁,喝酒大量的喝,啤酒大量的喝酒,喝到自己喝不动为止,胡言乱语,饱食嬉戏,
嬉戏就是我们说的各种找乐子,卡拉OK,蹦迪,去酒吧,反正各种各样精彩的夜生活,就饱食嬉戏啊,
但是佛陀不是,佛陀是敷座而坐 静心,你知道吗?你缺了个静心,这个有多重要?
告诉大家,这个极其重要,我们不是说让你去打坐冥想这个很重要,我们跟大家说是你的清净很重要,
当然不只是说你下班之后的那个清净,而是你在工作中都一直时时观照,降服你的心,这个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后面须菩提善现启请他要问的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应住?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你知道吗,你饱食嬉戏,你知道吗,你每天让自己处于那种忙乱当中,妄念纷飞,你让自己处于那种所谓的狂乱当中,就是忙乱当中啊,其实你的心是不清净的,
这个时候你就不可能良知光明,你就不可能接受到良知的指引,
只有在静心的状态,良知才会给到你指引,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你才能接到神的启示,
只有在这种状态当中你才创意无限,只有在这种状态当中,你才能显现你的天赋才华,只有在这种状态当中,你才能知道你的最佳利益,
你知道为什么现在人他得不到?因为现代人每日都在饱食嬉戏,
终日饱食嬉戏现代人啊,就是现代人他根本他就不会去让自己去静下来,他每天要用各种的刺激来装满自己,用各种的刺激,
各种的这种刺激,就是我们说的蹦迪呀,卡拉OK呀,拼酒啊,喝酒啊,啤酒啊,宵夜啊,酒吧呀,就是灯红酒绿,霓虹灯下呀,全是这样的,
但告诉大家,这一种你永远找不到你的天赋才华,你永远接收不到良知的指引,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最佳利益,你永远不知道你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他只有在一种状态之中才能出现,就是清净的状态当中,就是静心的状态当中,
所以跟大家讲,你越修行,你越是对那些酒吧呀,或者说卡拉OK呀,或者说宵夜啊,或者说霓虹灯闪烁的场合不感冒,
我以前都不感冒,现在更加不感冒,现在不大愿意去卡拉OK,现在也不大愿意吃宵夜,以前不蹦迪,现在更不蹦迪了,从来没去过酒吧,现在更是不愿意去酒吧了,
就是这种地方他都让你意乱情迷,这种地方他都让你不清净,他都让你心浮气燥,
所以你知道吗,第1品佛陀给你展示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你要过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早上入城乞食去工作,你是一件工作一件工作的完成,但你要还至本处,你要让自己清静下来,你要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让自己清静下来,
同时呢,不只是说你还至本处,你才能让自己清静下来,而是你在工作当中的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让自己清静下来,
因为告诉大家,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我们有时间再跟大家讲,
只有在清净当中你才能接受到良知的指引,因为良知本自清净,
你只要不清静,你接收不到良知的指引。
所以不要去模仿大家,不要去随大流,大家都在high,大家都在蹦迪,大家都在卡拉OK,大家都在宵夜,大家都在酒吧,我也去吧,
听你的心,你的心想让你干什么?
所以现在心想生很享受一个人独处,很享受一个人呆在家里面,很享受一个人静静的,
告诉大家,如果你随着能量的提升,意识的提升,你也会这样,
原来喜欢宵夜的不喜欢了,原来喜欢卡拉OK的不常去了,原来喜欢蹦迪的少了,原来喜欢酒吧的也少了,他是一个正常现象,
反而呢,你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独处,更多的是自己清净,就像佛陀敷座而坐入定了,是清静了,
这时候你的天赋才华,你的最佳利益,你的灵感,你的直觉,你的触动,你的创意就源源不断。
这是为大家解读的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到今天为止第1品就解读完了,下一堂课为大家解读第2品善现启请分。
那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下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