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纪录片《穷忙族》 第三部 解决之道 案例整理
(2007年12月首播)
《穷忙族》 第三部 解决之道
案例一:韩货百货大楼尹女士
韩国 NEW CORE 百货大楼 2007年9月
在首尔的一家百货大楼前,200人举行了示威游行,参加者是在卖场工作的女性合同工。在《非正式员工保护法》实施前,他们被一并解雇。这家百货大楼与外资企业竞争,以收银部门为中心,各部门改为雇佣非正式员工。这次为了逃避《非正式员工保护法》,终止了与收银员的合同。转而全部委托给其他公司(劳务派遣)。因为不想正式雇佣那些女员工(我们的劳动保护法和劳务派遣是不是抄袭这种做法的呢?^_^)。
在围绕法律的混乱持续之时发生了悲剧。10月,一名49岁非正式员工焚身自杀,他曾不断要求公司给予正式员工相同待遇,即使有法可依,仍无法改变现状。本月又有2名非正式员工自杀。
百货店人事主管“我们被迫为非正式员工提供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企业无法调整雇佣方式和结构,将背负巨大的负担。日本的企业与我们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雇佣双方的矛盾加剧,一时无法调节。)
尹女士,41岁,是遭到解雇员工之一,为了能重回岗位每天都参加游行。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月靠10万日元(6000元人民币)的工资维持家计,断绝收入来源后,只得缩减伙食费,让孩子们不在上补习班。他的丈夫去年患癌。尹女士为了维持生计,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想到大企业会利用法律的漏洞解雇我们,本该保护我们的法律变得苍白无力。”他作为合同工一直在地下商城工作。《非正式员工保护法》使她相信自己会成为正式员工。
尹女士来到韩国的国会义堂,决定直接向国家求助。
“我们是为了NEW CORE 百货的事来的”
“现在正在开会不能为您办理。”
尹女士没有任何门路,连请愿的文件都不予接受。最后终于和新议员的秘书说上话。“我不是为了赚零花钱的,而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的。时薪已经与最低标准持平,就连这些他们都不愿意支付。全员解雇也未免太过分了。”
尹女士被丈夫的主治医生叫去医院,丈夫的大肠癌已经转移扩散。
“听说有种效果很好的新药”
“虽然药疗效非常好,但是不在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恐怕一个月要花费几十万元日元。我能说的就只有这些了。”
为了家庭的未来而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而今只能寻找非正式工作了。尹女士犹豫不决。
“差不多是该做好心里准备的时候了,还要考虑丈夫和孩子。虽然曾坚持解雇我们是错误的,现在我已经不明白了,但为了生存,只得舍弃信念。现在真的是很困难。”(后来尹女士的丈夫因病去世)
韩国劳动部官员:“保护非正式员工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顾及企业的情况。依靠法律解决问题存在局限。构建雇主与雇员间的信赖关系是很重要的。”
分析:
1.没有健康,失去生命,一切都是浮云;
2.法律是底线,如果到了非要法律解决的境地,就非常糟糕了;
3.需要换位思考,“保护非正式员工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顾及企业的情况。依靠法律解决问题存在局限。如果企业破产,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
案例二:悲催的布莱恩·拉菲利
在美国这一全球化经济中心,就连引领尖端技术的IT工作者们也沦为穷忙族。国外的廉价劳动力夺去了他的职位。
美国 德克萨斯州 达拉斯 郊外的一处野营地
布莱恩·拉菲利,46岁, 高中毕业后,布莱恩曾在油田工作过一段时间。29岁时,贷款700万日元(42万人民币)进入大学学习。从零开始学习编程。毕业后,就职于大型IT企业,从事银行管理系统开发的程序年薪近千万日元(60万人民币)。由于他所在的公司把业务交给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布莱恩在前年失业了。
布莱恩现在单身一人居住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郊外野营地的一辆野营车上。他现在每天骑着中国产的助力车去肯德基快餐点打零工。每天工作10小时,节假日也不能休息。每月收入只有9000元人民币(美国人均收入:29000元人民币)他的助力车是用失业保险金买的。在汽车高度普及的美国,自己解决不了交通工具的话,连上班都困难。
失业后的两年时间。他应聘了上百家IT企业。但由于竞争的激烈,只得到4家的面试机会。最后都没有被录用。“我16岁的时候在肯德基打工1年,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又回到了这里。但是这也算是一份工作,总比失业要好。”
布莱恩现在最担心的是健康问题。他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失业前会定期去医院治疗。现在降压药已经用完。常备药也所剩无几。只剩一粒抗过敏药了。现在的工作没有医疗保险。最近他放弃应聘IT企业。开始找有医疗保险的工作。达拉斯有为像布莱恩这样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平价医疗服务的专门医院。然而门前总是由众多病人排成长龙。要等10个小时才能接受治疗。
这天,野营地的集中邮箱中有他的一封信,是银行寄来的催款单。布莱恩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甚至贷款去读大学。他现在还背负着500万日元贷款的沉重包袱。我通过努力掌握了编程技能。经济上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劣了。“美国梦”究竟去哪里了?
作为全球化经济中心的美国,穷忙族比日本更加严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将工作转移到劳动成本低廉的海外。美国最尖端的IT届也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影响。企业相继将工作转移向印度、中国等国家。据说20多万岗位被抢去。
是留在国内等待破产呢?还是到外国继续成长?从世界形式来看,企业该何去何从是显而易见的。
分析:
1.健康很重要,家庭很重要。要不断的学习,适应新环境。
2.在年轻的时候要不断积累财富,并不断保值增值,当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手头拮据而没有依靠。
美国记者 芭芭拉·艾伦莱克
通过亲身体验低收入劳动成为了美国畅销书的作者。《5美分和10美分硬币》向人们揭露大企业一切以利益为优先的丑态:“企业总是宣称要在全球化竞争中存活,只能缩减工资。事实真的如此吗?管理层创造了巨大财富,汽车制造业的元祖——福特汽车,认为至少要保证员工的工资能够买得起自己制造的汽车。但现在极少有企业愿意改善员工待遇。”
案例三:幸运的克莉丝汀·普吕埃
美国 南部 北卡罗来纳州
这里的家具制造业曾一度辉煌。90年代后半期,许多工厂在与中国的价格战中失败,纷纷破产倒闭。很多人因此成为穷忙族。最近现在有400多家生物相关企业在此驻扎。直接在当地培养工作人才。哪种产业能够不受全球化影响?长久的雇佣当地人?他们注意到国家标准极为严格的生物科技产业。“生物制品不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就无法在国内销售。为此,所需科技含量较高。所以,这一产业是不会轻易流向海外。”当地政府官员认为:“在迟早会离职的人才身上投入太多没有意义。对能长期工作的毕业生进行投资更为有利”。“我们通过连接教育与企业,使这个州成为极具魅力的生物产业基地。”
克莉丝汀·普吕埃,37岁,三年前与丈夫离婚。独立抚养两个孩子。他听说只要有高中学历即可州立短期大学,并成为生物方面人才,于是决定来上课。她从初中的理科开始补习,现在已经会做基因克隆试验了。课程结束后,她来到郊外的餐馆,从事服务员的工作。月薪13万日元。赚取学习期间的生活费。
晚上10点,工作结束后到父母家中,将交给父母照顾的儿子带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学习工作两不误。4岁和6岁的两个儿子。几乎没有时间与母子相处。“希望能有更充裕的时间陪伴孩子。有更多自由时间的话,双休日想带他们去动物园去玩玩。
10约下旬,克莉丝汀收到了好消息,当地一家研究基因的公司决定录用他。第一年的收入为270万日元。明年1月入职。三口之家共同开始崭新的生活。将穷忙族培养为担负地区发展的人才,这就是北卡罗来纳州的解决方案。使得美国再次成为奋斗者的乐园。
分析:因婚姻破裂导致穷困。因不断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改变命运。
英国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社会上许多人没有工作的干劲。”
案例四:
北海道川路市
佐藤多香子,27岁,是单亲妈妈。前年和丈夫离婚,独立抚养4岁的儿子大洋。佐藤去年接受川路市的援助,在残疾人福利院打工。她一边抚养年幼的孩子一边工作。以至身体累垮不能工作。母子两人闭门不出。“非常孤独也没有人可以商量,也有郁闷的时候。有时情绪不好会对孩子撒气,也有焦躁、发怒的时候。”即使川路市政府给予了佐藤援助,仍然还有问题。
川路市的自立支援员,新田摩奈美女士,她去年从民间被录用。现在她向近100人提供自立援助。“一说到自立就会想到马上工作就职什么的,其实首先要提供心态 精神方面的帮助。”实际上新田也是单亲妈妈,他一边工作一边抚养三个孩子。
1.先成为简单的志愿者
2.随后做短期兼职
3.最后找到安定工作
4.达到自立。
佐藤在成为志愿者后3个月,将要进入下一阶段时遇到阻碍。他申请的兼职遭到了拒绝。后来收到了新田女士的信件。是新田得知佐藤情绪低落后写来的。“你的努力一定有人会认可的,请不要泄气,等待下个机会。还随信附上一份新的求职表。”
佐藤“我感到现在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有人在帮助我鼓励我。觉得既快乐又觉得可悲,五味杂陈。消沉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继续努力下去。”在新田的援助下,佐藤现在在残疾人福利院工作。
“因为制度、企业不招聘等原因,这样哀叹下去也没有用处。比如在就业情况好转之前,虽然不知具体要到何时。我想在那之前让他们融入社会是必要的。”
新田下班后有一个必须要求的地方。他来到补习教室兼职做补习教师。自立支援员工作的月薪只有10万日元出头。由于财政困难今年被减少了5千日元。连援助人员的生活也得不到保证。不得不依靠现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项目管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预期目标。)
佐藤领着儿子大洋来到市政府,来见援助人员新田。是时隔一年的重逢。只是由于佐藤决定,在拥有工作的自信之前不来见新田。“感觉慢慢有所进步,也许现在能够进入社会了。想告诉你我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不要想着自己是孤单一人 钻牛角尖”。佐藤开始尝试独立,以现在的工作转正为目标努力着。“在新田他们帮助下,感觉自己能融入社会了。”觉得自己不是社会的负担,想要生活下去。
经济回复解决不了穷忙族问题经济评论家内桥克人的观点:
社会性企业的重要意义在于“有益于社会劳动”这种观念,比如,看护、医疗等单位急需人手,即使是被称为用人率高的日本社会,真正需要人手的地方却没有我们要去 发现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