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对自己负责任:一场无人旁观的庄严仪式

《更要对自己负责任:一场无人旁观的庄严仪式》
莫言曾言:“我深知自己的责任,要照顾好生我的人,以及我生的人。我时刻挂念着与我相濡以沫的爱人,以及肝胆相照的朋友。我坚决谢绝与做事不道义、处事无诚意的人为伍。我深知珍惜,那些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借给我钱的人,以及那些牵挂我的人。同时,我也会远离那些遇好事时伸手抢夺,遇难处时却躲闪不及的人。”
莫言先生深刻阐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其情其意令人动容。然而,在那份对亲友的深切牵挂之外,似乎缺漏了一个最为根本的维度——我们对自己的责任。这并非自私的自我沉溺,而是生命得以健全伸展的根基所在。那深植于我们内心、沉默却无比重要的自我责任,像一片未被充分照亮的角落,需要我们更专注的目光去发现,去承担。
忽视自我责任,代价常是沉重而无声的。那些将一切心力尽数投注于外界的人,看似无私,却往往在日复一日中悄然耗尽内心的能量,仿佛一盏油灯,渐渐烧干了自己却浑然不觉。他们或为他人而活,或在社会角色的重重包裹下迷失了自我最真实的声音,直至疲惫不堪,心力枯竭。还有的人,对自身健康、情绪与精神需要麻木不仁,任由生命之树在无形中枯萎凋零。这种自我责任的缺失,如同一次漫长的自我背叛,让我们在看似付出的路上,其实正在失去自己最珍贵的部分。
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自我责任是我们作为存在者的根本姿态。萨特那句“人被判了自由的徒刑”并非一句轻飘飘的感叹。它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我们生来便拥有选择的自由,同时也被赋予了无法逃避的为自己生命做主的责任。这自由并非祝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判决,它意味着我们无法将责任推诿于环境、出身或他人——每一个选择都是自我意志的签名,每一处生命图景都是我们亲手描绘的结果。逃避这份责任,便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力量。
荣格提出的“个体化”概念,正是这条自我责任之路的深刻指引。这不是孤芳自赏的孤立,而是我们勇敢走入内心幽深之处,直面自身所有面相——那些光明的、阴暗的、被我们喜爱或厌弃的碎片。如同一位炼金术士,我们需要在灵魂深处进行艰难的熔炼与整合。接纳内心的阴影,理解那些被压抑的欲望与恐惧,并非放纵,而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认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超越内在的冲突与分裂,成为更和谐、更有力量的存在。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责任,则聚焦于我们如何与自身建立一种健康、忠诚的关系。温尼科特提出的“真实自体”概念无比珍贵。当我们的行为、情感表达与内心真实体验协调一致时,生命便呈现出一种本真的流畅感。相反,“虚假自体”的生存状态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背叛——我们为了迎合外界期望、躲避冲突或获取认可,不惜扭曲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如同长期戴着面具生活。久而久之,这种内外分裂带来的疲惫与空虚感,会像蛀虫般侵蚀心灵的根基。
如何将这份看似宏大的责任,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切实行动?答案在于缔结一份只关乎自我的“内在契约”。这份契约的核心,是确立并守护自己清晰的心理边界。我们需有勇气对过度侵占自我空间的要求说“不”,如同为自己心灵筑起一道无形的篱笆,让能量免于无谓的流失。这份拒绝并非冷漠,而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与守护。
这份契约要求我们成为自我需求的忠实守护者。如同悉心照料一株珍稀植物,我们需要敏锐地辨识身体发出的疲惫信号,耐心倾听情绪传递的真实信息,并尊重精神深处的渴望——无论是对片刻宁静的向往,还是对探索与成长的追求。当身体渴望休憩时,强迫它运转是对契约的违背;当心灵需要滋养,却用喧嚣与麻木填塞它,同样是一种背弃。
契约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是承诺对自身生命体验负起全责。这意味着停止将情绪起伏归咎于他人言行,停止将困境简单归因于命运不公。遭遇挫折时,与其长久沉溺于“为什么是我”的哀怨,不如转向“我可以如何应对”的积极探寻。这种思维转向,将我们从无助受害者的泥潭中强力托起,赋予我们改变处境的切实力量。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早已点明:“困扰人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人对事物的看法。”主动承担解读和回应生活的责任,正是夺回生命主导权的关键一步。
自我责任还要求我们成为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与最温柔的陪伴者。当内心那个批判的声音过于严厉苛刻时,我们需要学会以对待挚友般的善意与理解与自己对话。在失败或脆弱时刻,给予自己温暖的宽慰与鼓励,而非雪上加霜的苛责。这种自我支持的能力,是心理韧性的基石,让我们在风雨中依然能够站稳。
履行这份自我契约,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的漫长实践,是一场无人旁观却无比庄重的仪式。每一次对自己真实需求的尊重,每一次对内在声音的倾听,每一次在艰难中选择坚守本心,都是对这份契约的庄重履行。过程中必然会有犹豫、反复甚至暂时倒退,但这正是责任实践的真实面貌。
莫言先生拒绝与“做事不道义、处事无诚意的人为伍”,这份清醒的选择力令人敬佩。而对我们自己而言,这份拒绝应首先指向内在——拒绝与那些自我贬低、自我忽视、自我背叛的念头为伍!当我们能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悉心照料好自己的身心,我们内在的力量之泉才不会枯竭。只有当我们自身足够丰盈、足够稳定,才能如同饱满的果实自然溢出甘甜,真正持续而健康地惠及我们所珍视的他人与世界。这份对自身的责任,是生命得以扎根的土壤,也是我们最终能够拥抱世界的真正力量。
对自己负责任,便是以最虔诚的态度去回应生命交付于你的那份独特存在——你,就是那个最终要对自己生命庄严承诺的人。

丁俊贵
202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