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智慧的种子成长夏令营夏令营|周记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153人  旅人还有平凡

《朱子家训》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一、读经

读经

夏令营活动转眼间已经进行了一半,孩子们读经课程也循序渐进进行了一半,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在进步,每个老师心里是开心的。

想起夏令营读经课程的初衷,此时仍萦绕在心头。社会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心越来越浮躁,大人们不知道如何去调试自己,孩子们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我们每个人慢慢长大,却离小时候的自己越来越远。孩子们的纯真是最美好也是最难保持的,它们需要厚重的力量来涵养。这种力量来自传统文化,而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诵读经典!

夏令营里,我们尽量让孩子诵读到各方面的经典。治家方面有《诫子书》、《示宪儿》、《朱子家训》,孝亲尊师方面有《孝经》,从《道德经》到《心经》《关圣帝君觉士真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个人只有懂得修身、修善报,方能治国、平天下。所以,读经的种子要早早的在孩子们心里播种下。

注:《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书画鉴赏

《富春山居图》

本周开设了书画鉴赏课,选择了《富春山居图》,由刘老师给孩子们讲述这副画的作者黄公望的故事,通过黄公望先生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老先生完成一幅画的耐心和对画画的热爱。

黄发和垂髫不同,孩子们是早晨的朝阳,他们有无尽的活力,注意力容易被吸引,传统的强制学习不能构起兴趣,所以通过讲解来让孩子们了解一幅画背后的故事,间接学习,才是最后的目的。

注:《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三、书法

书法

每一天的书法课写的字都有所不同,上周我们练的是“上”“善”“若”“水”四个字。每天一字就是想要让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静心,在静心中能够潜移默化懂得这是个字包含的力量。《大学》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想必就是这个道理了。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孩子们学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的引领和技巧的指导。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予引领,从笔画学起,有点到面,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注: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