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公孙丑上篇7——术不可不慎②:逐字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章,与人为善。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我原来讲课的时候经常会讲这个成语,说子路叫闻过则喜,大禹叫闻过则败。就是孟子说别人告诉子路他有过错,子路就高兴,发自内心地高兴。子路这个人有个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他闻过则喜。但他改起来很慢,可能年纪大了。但是你看颜回不一样,颜回叫“不迁怒,不贰过”,颜回错一次,别人一指出来,下次立刻就改正了。但是能做到闻过则喜,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然后禹闻善言则拜,听到别人说了好的、有见地的话,向别人磕头鞠躬。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就是大舜更厉害,善与人同。什么叫善与人同呢?一种理解是,他有好的想、好的事情,他可以跟别人分享,叫善与人同。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善于和别人达成一致。因为你想,你要做一个君主,你需要处理多少矛盾、多少不同的利益,但是他能够把大家同化在一起,能够把大家团结起来。叫善与人同。
“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就是他能够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想法,就好像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想法特别执着,就很难做到舍己从人,即使别人说得有道理,但那不是你的想法,你不管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道理都要坚持。但大舜能够做到舍己从人,然后乐取于人以为善,乐于向别人学习,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舜这个人一开始是种地,后来又去做陶器,做工匠,然后又去做渔夫,最后才做到了帝王,这一路上无非就是向别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性。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这里说的与人为善跟我们今天所讲的还不太一样,我们今天讲与人为善,是你多跟别人说好话、多帮人做一些好事,对别人好一点。但是孟子说的与人为善,是取诸人以为善,就是你能够多从别人身上吸收好的地方。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所以作为一个君子来讲,最大的成就,莫大乎,就是与人为善。就是你能够在一生当中不断地学习身边人,不断地学别人好的地方,看到别人进步的地方,来改变自己。
所以我们能够减少我执,保持谦虚的心态,保持学习的成长的心态。《终身成长》那里边就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叫固定型人格,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总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他总觉得自己今天一城一池的得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成长型心态的人永远可以改变自己,永远不怕丢丑,永远不怕承认自己错了。因为他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变得不一样,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我们都讲从善如流,就是你听别人讲的对的事,你应该跟着人去学习。但是这个事难度很大,为什么呢?还有一个词叫“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登就是登山的登,一个人想要学好像登山一样困难,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学了再累积,有时候学了还会忘。好多人问为什么读了书总是忘记,因为从善如登——读书、学习、变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恶如崩,就是如果你今天说我要变坏,那就好像山上的石头崩下来一样,快得很。假如你说我现在去学习赌博了,我现在去学习放荡了,我现在去学习干坏事了,你发现很快你就跟他们达到同一水准了。
所以虽然说尧、舜、禹这样的人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看起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无非就是修炼心性,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但这件事情确实是不容易的一件事,需要学会真正意义上地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