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的世界在我心

2021-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简均写记

说好的佛系,日计划里面提醒自己的好情绪,不生气,有多少宝妈因为各种家庭琐碎的事情焦头烂额,内心的怒火就是忍不住喷出来?为何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无法自控?为何读不懂自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知己当然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要真正做到“知己”了解自己,那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看清自己的本心,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是我们一辈子要解答的课题,解答顺利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的知己,帮助自己成长而不是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张沛超写的《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是由各种选择构成的,他带领我们选择从认识自己开始,发现无穷大能量的自己,自我探索之路从这里开启。

第一,从与他人关系为突破口

都说了解自己最难,其实从他人身上我们都可以发现自己的轮廓,老话不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经常跟谁在一起聊得更好,那就是代表我们内心对他们诸多方面的认同,也就是我们的行为模式也与他们类似。

在一张A4纸上画同心圆,最里面一环写上关系最密切的人,逐渐外推写疏远的关系人群,通过与他们的关系梳理认知自我。我们自小在父母的身边长大,认识自己的第一步从父母开始,如果父母吝啬,我们不认同追求大方,其实自我系统的守恒法则来看,我们对他人过度大方,可能对自己反而吝啬,甚至可能远超父母。

第二,卸下防御的伪装

先说说防御的核心是自我保护,但是我们经常在使用的三种防御机制却是重要但无用的,它们分别是战斗、逃跑和石化。人不能没有防御也不能防御过度,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烦恼。我们越是防御过度的事物越会不断呈现在脑海,导致不论好坏统统看不见的局面,不想去想而时刻被困扰,更加敏感焦虑。

防御中有压抑和克制,在无意识的情况防御是压抑,例如有选择地选择忍住去找洗手间是克制。压抑需要其他形式的辅助,如合理化,吃不到葡萄就说它肯定很酸;反向形成,自己想吃烧烤却告诉别人不要吃烧烤对身体有害等等。

成熟的防御机制可以通过幽默、升华或利他过度尴尬的局面,不过提醒一下利他也要避免过度反而造成他人的不舒服。

我们经常在舒适区的悖论中游走,太安逸不行,不舒服也不行。因为人的心理不会长久处于某种状态,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内稳态,所以才会太闲了也痛苦,太忙了也难受,当然有些人对这一些不适感都麻木了,如温水里的青蛙再也不想动弹。作者说“人挪活,人如果做出改变,大部分时候能得到更多”,强调了灵活性的重要性,我们与他人、外部能更加充分地交换信息,才能更丰富我们的内在,成为更有韧性和弹性的人。

第三,看清情绪背后的需求

身为父母看到发烧的孩子精神状态还不错,就比较放心,而看到孩子情绪状态失常,不愿意交流,父母会立马意识到要赶紧带孩子去医院。

我们时常因为恐惧和焦虑而烦恼,因脆弱而愤怒、因绝望而指责,而悲伤的情绪还可以引起更大的能量,不同情绪都有它们的语言。前几天大宝在奔跑的过程碰倒了小宝,他很内疚地说对不起,这也是说明他内心是确切知道要关心他人的。

情绪没有对错,我们要学会去转化情绪,让它们变成生命活力的体现。孩子都知道大声哭出来,但是成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却过度抑制自我情绪,淤积的情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正常宣泄情绪无可厚非。

来自中医的以情胜情疗法。怒伤肝,但悲可以胜怒。喜伤心,恐又可以胜喜。思伤脾,怒又可以胜思。忧伤肺,喜又可以胜忧。恐伤肾,思又可以胜恐。这个方法是让情绪得以循环流动得到自然宣泄,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当与自己独处的时候是与内在自我形成更加亲密联结的好时机,把当下的情绪记录下来,不需要找那么多的出气筒,不会伤害到家人朋友,自己梳理和转化不良的情绪,与内心多多对话。

第四,找到自由的自我价值

记得小时候我们班级里面有个最高的男生,被人家硬生生贴上一个外号“竹竿”,只因为他很高又很瘦。那个男生因此很痛苦。如果你也有过一些不舒服的标签,不凡尝试以下这个实验。

作者让我们可以做一个撕标签思想实验,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如何界定你自己”,我们尽情罗列自己的身份,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是公司的职员、我是某某的妻子、我是爸妈的女儿等等。每个标签都在前面加上“我不是”,知道自己有感觉到舒服或者不适,最后只保留可执行的,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几个核心标签。用心体会重要标签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当我们的重心放在重要的标签上,我们做事情都围绕着它们进行,我们都没空去理会那些不重要的让我们不舒服的标签。

深陷预设的我们,两种来源分别是别人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体会,没有那么多的“如果那么”,更没有后悔药,预设会让我们在认识自己和分析过去不全面不理智。“如果那么”好比空头支票会一直麻痹我们,放弃预设去充分体验当下,直面并热爱每一天,看似“鸡汤”,实际确实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的力量。我们要对万物怀有感激之情、敬畏之心,那我们才能从外界获得更多的能量。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追求的和谐是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失去家人并收押到集中营的过程中靠重写书的渴望,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监狱中的痛苦已经被对写作的热爱浪潮浇灭。

第五,迭代重生找到真我

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不少人假以压力大、不开心、对自己好等等,陷入了买买买和过度囤积导致的资源浪费,很多物品并未能发挥物有所值,只是摆设甚至给自己使用都造成了压力。不信的囤几瓶洗护用品试试,看自己会不会觉得怎么用还是有那么多,什么时候才能换新的?

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用完才购买的代替囤积,撕掉不舒服的标签关注喜欢的标签做促进符合标签的正确的事情。例如作为父母总想着约束自己的孩子,如果想一想面对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会怎么做?平等心会更容易产生,这是解绑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学而知己的过程我们必须去改去学去做到,遇到问题从更高的维度思考,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不一样的事实,感恩一切,就算遇到让我们不舒服的人或事件,我们要看到这里面蕴含的成长和超越的可能性。

活着就要感恩,这是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他提醒我们关注当下的点滴幸福,听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去梳理偶尔乱糟糟的内心世界,也是宝贵的自我修行,引进来走出去,都需要勇气。李笑来老师说过“勇气是唯一不可伪造的美德”。只有让内在的自己走出去,又时常回到心里多思考,有勇气去接纳一个新的自己,不怕内稳态的打破,因为那是找到真我的幸福窗口。最大的美不是独赏一朵花儿,那是局限的美,游遍整个花园,我们才能发现各有个的美。与其逃避,不如勇敢迈出去迎接更丰富的自己,欣赏自己也同时我们还能为他人提供宝贵的借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