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
“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当我在《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这本书上,第一次看到这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用文字表述出来后,完全震撼到我内心,我很震撼这句话背后的生活逻辑。
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貌似简单的动作,反映的是一个人生活状态和整个精神面貌。书上说,然后看着身边的人,大多数是做不好的:别人理顺的资料,看过还给别人是混乱的;用了朋友的车,不洗干净不加油;再干净的洗手间,他用过后就如扔过一颗炸弹........这些让同事朋友憎恨,大大减分的恶习,认为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其实不,这些小细节,才是构成具体、琐碎生活的标准。
有些老板,甚至应用这一点来甄别人才:那些总能保持整洁与秩序的,不给人增加麻烦的,有耐心做“繁琐”之事的,往往是可用之才;与之相反,一团混乱的,尤其是把别人的资料与办公桌搞得一团混乱的,往往是团队里的毒瘤,有再好的文凭,说再美的话语,最好都保持怀疑。
生活之处,都是细节,持有“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的习惯之人,在彪悍的生活之下,过得更自如、井然有序,更容易把控生活的节奏。
我很喜欢一位堂妹,她有诸多美好的品质,其中之一就是“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
我记得她来我家小住了几日,不仅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更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人起床,被子立马叠好;换好的衣服整齐地挂在衣柜里;洗好自己的衣服晾起来;看完书重新归纳分类等;她从小培养独立的品质,让她对待生活上更从容理性,遇到困难也不慌乱。
“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这个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很多人都满不在乎的一个小动作,却实实在在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举一个反面例子:我自己就是用过的东西,从不恢复原样。这个恶习持续至今,让我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容易受困。
衣服随处乱扔,唯独不整齐挂在衣柜里;手机到处乱放,下一秒四处都找不到;回到家,包包钥匙随手一放,家里就成了乱糟糟的样子。没有专门的书柜摆放书,书也是东一本西一本地躺着。这种恶习让我对自己心生厌恶之情,我决定改变这不良之习,于是三番五次地卖力收拾屋子,可还不到一天时间,家里又是乱糟糟一片。
我蓬头垢面地坐在沙发上唉声叹气,什么时候是才能有个整洁舒适的家啊?自己却从未意识到,是自己的恶习造成了乱糟糟的家。散漫的习性不经意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剩下的只有生活的无力与苦闷。
当我看到“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时,内心震撼无比。原来我从未在意这不经意的小动作,却在具体生活中充当如此重要的角色。这不经意的小动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良好的个人习惯、与从容不惊的生活态度。
小S曾说过:“她有个习惯,用过的东西,一定会随时放回原处。”
原来优秀的人,都是如此:注重生活的小细节,各种具体的小细节串联成生活本身的样子。越多好习惯造就越美好的生活,越多恶习造就越不顺的人生。
“用过的东西,要恢复原样。”这一句朴实无华的句子,折射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所有人(特别是我)铭记与反省的。
不仅要铭记,更重要的是执行,从每一件手边的事开始做.......
关注我的公众号:【我是黄小小】,重新开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