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炉霍、道孚、八美、丹巴、孔玉、康定、新都桥、雅江 ‖ 一踩
on the road
旅行不像它看上去的那么美好,只是在你从所有炎热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看见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
—— 杰克 . 凯鲁亚克《在路上》
我慢慢写
你缓缓看
能看多久看缘分吧
听,山在呼唤我
我来了
出世而不离世,入尘而不染尘。
中国哲人素来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能最大程度的协调自己的内心与外界的关系。
一切强求皆非缘,顺其自然才是真。风波焉能总不息,老僧终有入定时。
生活尚且如此,旅行更是这样,尤其是徒搭旅行,你搭到谁的车,走到哪里,和谁结下的缘,缘分几日,自有天定,好好享受和珍惜方为之重。
无论是旅行,还是生活,大抵如此。
与君共勉。
7月10号,在甘孜县的早上醒来,推开窗,便是雪山。
甘孜县是一个安静的小县城,不大。“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古称“朵甘思”,拥有1300年建制史。甘孜县位于四川西部,甘孜州北部。长江支流——雅砻江上游,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海拔3390米。
从成都开始,雨就没停过,已经很多天没看到过太阳,今天天放晴了。洗漱完毕,涂抹防晒霜,三千多海拔的甘孜,防晒霜在打开的瞬间,汩汩往外冒。
推开窗,便是雪山
四人早餐完毕,准备早些时间出发,望望陈懿房间,他们一行还未起床,我们就出发了。晴朗的天气,我的心情很是舒畅,哼着小曲儿走在宽阔无人的甘孜前往炉霍317国道上。
两个骑摩托车的叔叔经过时,在我们身边停下来,我和昭君坐上摩托车先走了,目的地,炉霍。他们是当地人,去前面的村庄办事情。行驶将近一个小时后,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下车,一再感谢后,我和昭君继续向前。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504882-2bda4b74e6177d25.png)
邂逅小沙弥
好喜欢甘孜这一片天地,人不多,却很干净,景致优雅。给小苛他俩打电话问他们所在位置,小苛说,他们已经搭上直接到达炉霍的车。我和昭君边走边拍照,三三两两的车辆,当地人居多,317上游客本来就少,车辆更少,有慢慢出来劳作的人们,看见我们的装备,有疑惑不解一直望着我们的,有点头示意的......
雪山氤氲,云雾缭绕
许久后,搭上一辆自驾游的车,车上三个大哥,其中两个大哥二人是双胞胎,广东人。他们让我们上车后,便热情的和我们攀谈起来,听我们分享一路以来的有趣故事,今天是他们在甘孜停留的最后一天,现在是要返回到成都去。
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相谈甚欢,听他们讲述广州,讲述香港的起伏,他们对香港的看法,讲述藏族的风俗习惯,分享我们是如何搭车的趣事儿,非常诚心的推荐我们一本叫《小沙弥》的书,嘱咐我和昭君一定要看看。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无比的快,到达炉霍了,分别的地方,我和昭君在三个大哥眼中,更像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阵势,分别时,他们一再叮嘱我们的安全问题,还送我们红景天。感恩感谢!
拍摄于炉霍县| 昭君拍摄
如果大家感兴趣,不妨可以看看《小沙弥》那本书。
作者:丹曾。
豆瓣上有一个前辈这样评论这一本书:“在诗一样的叙述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凡俗之心,坚韧顽强地消除杂念,变为一盏清澈澄亮的明灯,照亮雪域草原,照亮芸芸众生。那种弥漫其间的柔软、宁静、温暖而宽阔的气场,在雪山、大地、苍鹰、羊羔的倒影下,呈现出强大的力量,荡涤世俗人的心灵,洗刷前世的罪与恶。”
对于雪域高原,外面的世界总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或虚构或纪实,一鳞半爪,犹如盲人摸象,不得根本。作者丹曾以平常心态看待这一切,触笔悲天悯人,在藏传佛教的清洁之中别有一种入市的情怀,印照着普度众生的大慈悲,让《小沙弥》在无数的文本里卓尔不群,傲然独立。
仿佛
一个遗忘于尘世的精灵
静静酣睡在雪山的脚下
与世无争,人变得渺小
心变的纯洁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4882/30bcae9a44f061d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4882/0f6807f63d58c987.png)
送你一颗糖
炉霍县生活气息很浓,中午的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走了很久,依然没有走出去。
在路上的日子,洗衣服是个大问题,速干衣绝对是必带品,我带的衣服不多,准备在这个小县城买一件T恤备用,于是不着急赶路,走进一家商店开始挑选。价位都不高,挑好后,和昭君继续赶路。
“你们两个去八美?干嘛去?”
一个喇嘛打扮的师傅停下车来疑惑的问道。
“我们徒搭旅行,师傅您可以载我们一段路吗?”
在搭了几十辆车依然搭不到的情况下,终于看到一辆愿意停下车来的师傅,我和昭君激动的问道。
“上来吧,我刚好要去成都,可以带你们一程!”师傅笑笑。
在又饿又累,又因搭不到车濒临绝望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仿若救命稻草。
师傅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听着藏族音乐,惬意又享受的行驶在茫茫高原上。待我们上车后,他把音乐声音调小,和我们聊起天来。
拍摄于炉霍至八美路上| 老槐拍摄
给小苛打电话,他们已经在我们前面了,过不久他们要在中途下车,我跟师傅沟通说:“我们还有两个同伴,等会可不可以让他们也上车来。”
师傅特别爽快的说:“没问题啊,反正车大,你们刚好一块。”
行驶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他俩在路上走着,看到他俩搭车问询师傅的时候,我快笑岔气了,我隔着窗跟他们招手很久说:“上来吧,上来吧。”
他们没有听到,依旧问师傅。待师傅开门后,他俩才看到我,我忍不住笑了好久说:“早跟师傅沟通好了,跟你们招手让你们上车都不理我,哈哈哈。”
他俩无辜的看着我;“没看到啊,我们走了好久了,好累好累。”谢过师傅后,放置好行李,继续前进。
本来从八美后我们要下车,经塔公草原后直接前往新都桥。师傅说路况不好,有一段路被封了,问我们怎么办,如果愿意,可以改另一条路先继续跟着他走。
【八美——丹巴——孔玉——康定——新都桥】
这个路线只是多绕了一段路,但是可以照常回到318上。
我们想了一下,表示可行,于是继续前进。师傅也是要回到318上,抵达康定后,他去和我们相反的方向前往成都,我们继续朝着拉萨的方向走。
一路经过雪山冰川、高原湖泊、草原湿地、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隧道,羊儿、马儿、牦牛悠闲走。
哼唱着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呦...康定溜溜的情呦~’疾驰驶向康定。
抵达康定后,和师傅告别,他送我辣条吃,我送他几颗糖,师傅再见,一路顺风,一生幸福平安。
回到318上。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504882-119f6953ac1bd78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4882/0f007ec1aeaef986.png)
“敞篷车”
天气开始炎热了起来,我们停在一户人家小院门口,开始修整,吃吃饭,涂抹防晒栓,把抓绒也脱下了,真的很热的天。
四人讨论是否要继续前进,还是在康定留宿一晚,考虑到天色尚早,今天运气又很好,决定继续向前,如果不出意外,今天还可以到达新都桥。
我很喜欢康定的路,窄窄的,不宽阔,左边是山,右边是河,一条蜿蜒路盘旋至上,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家里面小小的乡间小路。舒适,悠然,自由。
天气真的很热了,走了很久,我们决定继续搭车,四人打打闹闹,开开心心的伸出大拇指搭车。
刚好有两辆拉砖的叔叔开着三轮车在前面的地方停下来加油,跑过去跟他们说明想法后,他们很愿意搭载。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很害怕担心车会不会安全,毕竟车上有砖头,又是山路。
其实,我并不担心,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车技一般都非常好,这里是他们的家,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路况,更能随机应变。
三轮车,敞篷车,让我更加清晰近距离的欣赏美景。抵达他们家后(他们都是自己买砖头,自己造房子,有花园,非常美丽)。我们下车告别。
再见,叔叔们,谢谢你们!平安。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504882-68acefefcda7f7e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4882/140011a0949573f2.png)
星光不问赶路人
接下来,运气好到爆。
一个小哥(名叫张利勇)独自开车去往雅江,在我们从三轮车上走不远的地方主动停了下来,我们还没来得及问,他就说:“上来吧,知道要你们搭车,我刚搭了几个人,我喜欢交朋友。”
同龄人,和我年龄一样大,上车后,五人聊得特别愉快。他在雅江开了一家酒吧,现在要去往那里,问我们是在新都桥停下,还是直接跟他到雅江。
我们几人想了想,新都桥海拔三千多,雅江海拔两千多,还是今天留宿雅江吧。
于是决定了,今天跟他到达雅江,明日休整,在雅江停留一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4882/cd8743315ee82a5a.png)
好美景,好运气,好天气,好心情。
天色渐晚,晚霞慢慢的出来,一路走一路唱,盘山路就在脚下,好似蒙了面纱的的苍穹开始打开帷幕缓缓展开来,星星点点开始出现,晚上十点多依旧行驶在路上。
中途他停下来,买了牦牛肉干送与我们吃,我们非常不好意思,他执意说,大家相识一场,不用客气,权当朋友就好了。是的,朋友。
谢谢你,朋友!
一路顺畅,晚上将近十一点钟抵达雅江县城,分开,他先回酒吧,我们找住宿,找好后,碰头去吃后,作为感谢,我们准备请他吃饭来聊以表达。
一顿串串火锅,雅江,谢谢你欢迎我!
优雅安静的城市,今夜好眠!
明天将在你的怀里打开文艺少女心。
西藏是一种毒,来了便会上瘾。
没来的时候,迫切要来,来了第一次,会想念第二次、第三次,不仅仅是路上的美景,还有在路上所遇见的人,慢慢打开的心,坚定执着的事,都会让人一念再念。
无论现在的人们如何评论徒搭,赞扬或诽谤,如何评论西藏,说它乱还是净土。我依旧好爱好爱西藏,爱那里的人,爱那里的景,爱那里的文化,爱那有我参与留下的故事。
所以我愿意,一点一点,植字成荫,缓缓书写出来。
— E N D —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文:老槐|编辑:老槐
微信公众号 | 老槐的故事
发送关键词“老槐”可添加老槐个人微信号
每一篇温热的文字,都在试图寻找与她产生共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