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读书笔记点亮生命的微光散文随笔杂记馆

【原创】关于名家人生悲剧论述的一点思考

2018-05-01  本文已影响200人  简JN

我不知道文友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那就是有时看到一些话,会一下子触动你思想的开关,引发你无限的感慨。我常常会因看了某些句子而心生感动,甚至因这份喜欢一下子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这,也许就是文字的力量。

由看到的这些句子或话语引发的思考,我称之为思维碎片。今天想分享的思维碎片是关于两位大家对“人生悲剧”论述的一点个人思考。


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王尔德


初次看到王尔德这句话时,觉得很不理解,前面半句话好理解,没有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可能是人性使然,正因为得不到,才会觉得愈加得美好,这是人之所以会痛苦的根源之一。

但对后半句话就觉得很是让人费解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啊,为什么还是悲剧呢?

仔细想想,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最后却发现物是人非,与自己当初想象的大相径庭。没有得到时总认为是最好的,至少还有幻想在,现在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连幻想也破灭了,何其悲惨啊,这不是更加让人痛苦的事情吗?说悲剧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就如钱锺书先生以围城喻婚姻之说,城外的人想要冲进城里去,城里的人却想着怎么冲出城外去。当然,这说得有点绝对了,但却是从一个层面说明了这种悲剧的效果。

由此,又想到了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美还是蛮有道理的,雾里看花儿,总是有种朦胧的美感,拉近距离后是看得真切了,想象力却也就没了用武之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假如山是自己想看的山,水是自己想看的水,那倒也皆大欢喜了。但是,如果山不是自己想看的山,水也不是自己想看的水,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所以生活中才会有“看景不如听景”之说。

景是如此,人也一样。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人往往就是这样,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寄寓很大的希望,岂不知,希望越大,破灭得越快。一旦事情不能按照自己设想的去发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人们往往就会觉得伤心、痛苦、绝望。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佛家才会教导世人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说说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呢?没有一定的境界与修为,是很难做到平常心的。

当然,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只要我们想去做,并且肯努力,也并非一定就做不到,只不过这中间有许多的路要走。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与王尔德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萧伯纳的上述这句至理名言。

“万念俱灰”好理解,是指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人失意或遭受打击、挫折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我们知道,人一旦真正万念俱灰后,往往会有两种出路可以选择:一是消灭掉自己的生命,这当然是人生之大悲剧;另一种是遁入空门,正是因为再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没有了任何的指望,所以才更能看透人生、看破红尘中的纷扰和世俗的恩怨情仇吧。

当然,这对于人生来说或许是悲剧,但佛家却一定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们是凡夫俗子,没有佛家人的慧眼,理解自是不同,只能从俗世的角度来认知,把其当成悲剧吧。

“踌躇满志”为什么是人生的悲剧呢?这就和王尔德“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是人生悲剧之一”是同样的道理。“踌躇满志”本意是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得意的人生怎么会是悲剧呢?

如果往深里想也就不难明白,人往往在得意时忘乎所以,却忽略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其实这也许是萧伯纳在告诫世人吧,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就好比是“月满则亏”,这其实是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的。其实,物极必反原理的首创者是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来的,这也是老子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


当然,这仅仅是由两位名家关于“人生悲剧”之论述这一片断谈的一点看法,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知。其实,如果能够注重修心养性,不断调整心态,做到有的放矢和未雨绸缪,人生悲剧也是可以避免的,毕竟大师们的至理名言是有其语境和条件的。

NO:2018.-17

于2018.5.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