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养生秘诀竟然是泡脚,但这三类人泡脚需谨慎!
足浴养生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

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
1、“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2、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
3、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
4、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论骈文》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
5、古人曰:“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
热水泡脚,是很多人的养生观念。泡脚活血化瘀,是最普遍的说法。俨然泡脚早已是一门全民运动。孙俪更是每个节气都会在微博上提醒大家泡脚,被网友称为"养生娘娘"。无论明星大腕,还是草根百姓,都爱泡脚,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的。
三类人群热水泡脚需谨慎
我们先讲讲关于人体下肢血管的知识。动脉中的血液从心脏出发,下达腿脚,富含营养和氧分。经过毛细血管,血液带着代谢产物(垃圾)通过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血管在腿上的分布犹如分杈的树枝,遍布肌肉、皮肤。如果动脉扩张,有营养的动脉血流量就增加;如果静脉扩张,携带垃圾的静脉血就淤滞。泡脚的时候,局部温度增加,会导致动脉扩张,尤其是皮肤血管——活血化瘀的说法大致来源于此。
泡脚:血栓患者的灾难
热水泡脚对于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的病人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1、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尤其表现为皮肤充血,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
2、然而,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
3、于是,热水泡脚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病患者来讲,会加重血液淤积;
4、此外热水泡脚还可以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肤上的出血点;
5、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色素沉着,小腿颜色变黑;
6、如果静脉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出血情况会更严重。
泡脚:让动脉闭塞缺血
下肢动脉闭塞的表现虽然是下肢缺血,可惜热水泡脚,并不能扩张闭塞的血管。当然,通畅动脉的扩张只是增加了正常组织的血流,而缺血组织可能因为盗血现象,更加缺血。另外医学上的研究已经定论:周围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加重缺血。
这也是对动脉闭塞的患者采取以下治疗原则的原因:
1、不选择扩血管药物,而是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2、缺血腿虽然冰凉,却必须禁止使用有加热作用的红外线热疗。
泡脚:让糖尿病足患者面临截肢
糖尿病足分为三类:神经病变型、缺血型和混合型。
神经病变型的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腿足感觉奇冷,怕冷。因此,热水泡脚很容易成为一个舒适的选择。悲剧在于:神经病变一旦存在,患者对痛觉、水温的感觉反馈机制失灵。因此患者往往会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也浑然不知。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临的问题,则与上面提到的动脉闭塞症相似。假如患有下肢动脉闭塞症和糖尿病足,高温泡脚可以导致截肢!
因此,建议大家在泡脚前,明确是否有上述血管疾病;如果没有,才可以放心享受。
民间有个说法:热水泡脚,赛吃人参,富人吃补药,穷人就泡脚。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
最佳泡脚时间段是晚上九点。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达到最好的养肾效果,而且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藏秘二十八泡浴足片选用辣木、灵芝、红豆杉、红景天等二十多种珍贵药材提炼,用300克药材浓缩成一颗,浓缩精华,真正吸收。提醒大家藏秘二十八泡脚时,温度一定控制在42度之内,一般35-40度即可,因为40度左右为人们比较适应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