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文艺抗防役情
2022年,天气跟成都人一样热情,酷暑持续的时长超过往年。金秋将始,一场地震成为天气与疫情的转折。疫情即是命令,金牛作协在区委宣传部、去文体旅局、区文联的组织下,开始抗防疫情的战斗。作协会员通过文字、摄影、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抗疫文艺作品,提振精神、凝聚力量,金牛区人民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居家静默、主动参与,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作品和一位位可亲可爱的先进典型。
奋战在抗防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行政人员、志愿者们,都值得赞美歌颂。当居家“静默”不再是一个新词,成都人民居家隔离,每天必做的事情是“下楼做核酸”。为了让城市尽快恢复正常运转,有无数人在默默奉献,值得歌颂和赞美。包括金牛作协在内,很多平台迅速刊出了不少抗疫文艺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秋天里的一抹红》歌颂的也是一位为抗防疫情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只不过,这位志愿者与众不同:她还是一位小学女生。在众多抗防疫情人员中,周游老师别出心裁,选择一位还在读小学的女孩,在抗防疫情期间做志愿者的故事,既表达了当时抗、防疫情形势的严峻和重要,又体现了一种勇于奉献、担当、肯负责、愿付出的时代精神,更能弘扬我们这个民族不怕牺牲、后继有人的伟大。
刘小革的文章《静静地等待》,用成都人特有的幽默,现场直播“全员核酸”。不得不说,包括成都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对国家政策的衷心拥护。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个人的利益。豁达宽容的成都人,不但自觉维护公众利益,而且在疫情面前从容镇定。他们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做检测老人、学生优先,自愿者服务耐心、细致;他们对抗防疫情具有坚定的信心:“虽然今天小区不让散步了,我依然心平气和。因为这次成都静默管理,暂时的‘静下来’,是为了尽快地‘动起来’。我们静静地等待,其实是在跟病毒赛跑,大家齐努力,一定能跑赢!”
龚旭东的小小说《段侻打针记》,刻画了一个从小怕打针的人,却在打新冠疫苗、做核酸检测时,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样“忽然之间”的反差,表达的是普通人对疫情防控的配合。这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个体层面的贡献;静怡《凝聚特殊的力量》,描写吉福苑年过古稀的志愿者队伍,从经验不足到组织有序,受到了小区业主的赞许。负责检测工作的志愿者,“她们以青春之我,以志愿者之身,践行了旗帜下的誓言”,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还有宅在家的孙梦娜,自嘲“一定能评个‘宅家先锋'‘居家模范'”,她确信“在官方的合理部署下,在无数防疫工作者的辛劳付出下,在全体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宣告着又一次疫情防控战的胜利。成都,正在以自己的节奏,稳步而健康地恢复正常。也是,这座城市有付出和奉献、有温情和关怀、有支持和理解、有团结和爱,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呢?”
一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已经不再仅仅是积累和反省,而且更需要传承和发扬。在自信基础上的自觉,才会有历史的担当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