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源地精准扶贫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2018-03-03  本文已影响5474人  周小锦

文/夏莲

摘要:

人民幸福是国家和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坚持不懈的宗旨。现如今,贫富两极分化,而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化表现,它要求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些直接关系到底层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份幸福感是否得到满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源地是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下发的精准扶贫任务进行调查,并通过调查深入底层,了解人民的需求。在一轮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支撑下探讨了此政策的实施性,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解决问题等。

关键词:所在生源地  精准扶贫  政策优势

  精准扶贫顾名思义就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取悦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这是国家对扶贫的一个新的探索,打好扶贫攻坚战一刻都没有松懈过,所以底层地区的执行情况对上关系到了国家对人民的信誉问题,对下则直接事关底层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所以要想形成一个清明的流程。就必须深入到生源地直接和当地人沟通,做好调研,进行数据收集,及早的法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意向政策高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的现状

自政策颁布以来,在生源地当地的村委会的登记在册的记录来看,尽管有很多贫困的人切切实实的通过村委会这个第三方间接的享受到了国家的福利,但有些民众依旧怨声载道。现在就以调查安徽某村落反馈来的数据和材料为基础,分析精准扶贫的现状:

(一)生源地民众对国家政策认知不到位

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准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底层民众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政策来解决直接生活中的问题,在问卷金设计的十四个问题中,其中关于精准扶贫问题认知的情况,反馈来的数据显示有75%的民众表示不了解这个政策的具体内涵,大多是当地村委会依据大致的了解进行的扶贫帮助,他们没有去积极主动陈述事实,全力争取过。对于“您是否对扶贫政策带来的福利感到满意。”这个问题,有高达63%的民众觉得不满意。这一系列反馈到的数据显示,由于民众对精准扶贫这一政策认知不到位,导致无法完全享受到政策优势,这些又间接导致了不满意。

(二)由于不够透明、不够公平的存在,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实施力度不够大。

在现实生活中,当地村委会做事有的会受到私人情感因素影响,当小群体中,有人不协调,或者一群人一起受贿,互相包庇隐瞒,很难做到透明的去贯彻落实国家的这项政策。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不公平现象还是大幅度存在的,底层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正常。在问题“您觉得在精准扶贫中,当您的权益受到威胁时,您会去坚持的寻求解决吗?”有接近70%的民众表示即使想去做,也会处处受到限制,更多的是失望。也有少比例的人坚持一级一级的反映,极力寻求解决问题。

(三)在贫困证明材料的要求上较为繁琐,互相推卸责任。

国家正在大力落实简政放权,但是在就近走访调研中却发现,影响贫困家庭申请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的较大因素便是繁琐,自身年迈,要求去镇寻求盖章什么的,着实给他们带来了不方便。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家境贫穷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寻其原因是村委会一拖再拖,推卸责任,说是上级机关没有批示,如此一来便是一轮一轮的耽搁,再加上透明度不高,民众意识薄弱。精准扶贫很难发挥最大效益。

二、民众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优惠意识不强及感受不到政策魅力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和当地缺少对底层群众的开化

在调查问卷中,有道关于询问民众对精准扶贫这一政策理解的题,很多表示只是听说过这一名词,但实际中并未有多大的体会,在走访接触到的不同年龄层次民众定位中,不难发现,那些年龄大点的基本是一无所知。少有的年轻男性会关注新闻,对精准扶贫政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建卡贫困证明。但就大多数需要帮助的人而言,发而对这一方面全然不知,这严重说明了底层民众和外界信息支那的隔绝很严重。民众的开化必须成为被重视起来的一个问题。

(二)地方官员还存在无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现象,破坏了政策的实施性,影响国家对百姓的信誉问题

历年来,这类官员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的现象一直占据着社会新闻头条,自从大力反腐败政策的强力落实后,这类现象才有所改观。但是一些小的地方,由于受到的关注很少,极容易躲开国家政策这张大网,在阴暗的角落里进行一些不正当的小动作,这一现象实属正常。但这样一来很容易的破坏了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破坏了政策的一个良好实施。

(三)繁琐的证明以及当地村委会不够及时的回复

在随机走访中,我们抽取了几户家庭,在询问中,我们看到了年迈夫妻生活的困苦,但是在谈到精准扶贫政策时,他们表示很无奈,他们说生活就是做好的证明。但是因为很多的材料,需要送交盖章什么的,当地村委会含糊其辞,推卸责任,总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答复。所以生活依旧艰难。

三、提高民众意识,促进地方严正为民服务的途径

(一)国家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地方政府、居(村)委会高度重视贫困人民的生活问题

作为最高定义上的国家,应该要做好最大限度的监督,一个政策的良好实施,离不开优质的督促。为此必须附带制定出一份惩治手段,梳理政府的威信,地方必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主动的去关心那些底层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把目光聚焦在贫穷人身上,做好相应的一系列服务,针对不同的贫困程度,提供特殊服务,学会体谅照顾好年迈老人的贫困家庭。

随着国家对当地的监管,逐渐形成一种清明的作风,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国家的进步,受惠于精准扶贫的政策。

(二)当地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依托,要积极宣传到位,挨家挨户介绍国家出台的各种相应政策

调查中,很多民众表示不熟悉政策,这是一大问题,当今虽然是信息化时代,但由于贫困地区意识落后,很多依旧停留在小农社会时期,作为当地政府,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长久落户人群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给予不同的服务,详细解读精准扶贫,帮助真正贫困的人办理证明卡,提供一系列到位的服务。积极展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三)民众在生活中应该充分争取自身利益

作为国家的公民,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有权力寻求保护,寻求帮助。精准扶贫就是要把扶贫的对象精准化。我们有理由本着自己生活能力不足的原因去寻求理所应当的帮助,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借助向上级政府反映,或者借助网络媒体等一些平台,寻求社会关注。

人民幸福是国家为之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国家制定精准扶贫政策后,我们积极配合,便是为了推动国家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经济参考网—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2】《关于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2016,(3)

【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4年第六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