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要孩子优秀,还是要他做自己
一天,一家三口出门。我习惯性地对儿子说:“宝贝,你的这件羽绒太薄了,适合在家穿,外面冷,去换一件厚的吧。”儿子嘟囔着说自己不冷。我正打算苦口婆心劝说一番,老公开了腔:“他说不冷就不冷,反正冻的是他,又不是你。”刚想对老公翻个白眼,发作一下,转念一想,也对呀,儿子都九岁了,能说会道的,又不是傻子,自己冷不冷还不知道吗?于是自嘲了一句:“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好吧,我觉得外面冷,我多穿点。”便继续欢欢喜喜出门了。这就是中国妈妈,操碎了闲心。
前天,大表姐打来电话,说要请一大家子聚聚。原来表姐的女儿今年研二,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小姑娘自幼学习网球,曾获得过大学生运动会网球冠军,又考取了国际网球裁判证,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是文化课的水平也数一数二,英语更是得到当英语老师的大表姐的真传,好得不要不要的。在体育竞技奖牌不再有优势的情况下,凭借着做网球学术方面的研究打开了一条阳光大道,更可贵的是,虽年纪轻轻,却情商高,人缘好,深得亲朋好友的喜欢。电话里,大表姐开心的侃侃而谈,令人好生羡慕。
今天去赴宴,儿子就不停地问,为什么要出去吃饭,于是就把上文对儿子叙述了一翻,虽然脑子里不断在提醒自己,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碾压自己的孩子,可是不得不承认,内心深处,有着期望儿子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的私心。饭局上,儿子特意问了问谁是那个厉害的请客人,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触及到了他。酒宴上,大家开开心心,年轻的一辈们,除了大表姐的女儿自带光环外,有的学有所长,写得一手好书法;有的海外求学归来,已经顺利就职,荣当白领。长辈们满怀喜悦,觥筹交错。儿子和大他半岁的小表哥,没吃一会儿就玩起了追跑打闹,完全忘记哪里对哪里了。
回家的路上,正巧读到《少年时》创办人杨鸣镝女士写的一篇文章《亚裔父母的教育观》,文章中从国外接受教育的移民二代的视角来反观亚裔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提出了亚裔父母在教育方面经常做的有三个方面:第一点,是亚裔父母爱逼着自己的孩子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第二点,是亚裔家庭特别谨小慎微,比较服从权威;第三点,是喜欢抄别人的。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照着打造。文章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需要每个亚裔家庭引起重视的情况,那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否则孩子将无法发展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造力。
纵观这些日子的经历,作为一个中国式妈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跳出“你妈觉得你冷”和“别人家的孩子”的思维框框,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同样,这也是我,寻找自己,成为自己的一个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