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脾、胃、肝、胆间的关系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称呼有很多,像心脏神经症、心脏功能性障碍等等,患病的原因也有许多,如工作学习压力、感情破裂、精神创伤、感情抑郁、医药副作用等,医学界的各位专家医生近期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研究也渐深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理占主导地位,它是一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时有时无的恶性循环疾病,很多医生认为通过解除心理上的忧虑和创伤便可使心脏神经官能症痊愈,很显然临床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虽然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植物神经遍布全身,由于植物神经21%由心情主导,但其它因素也能让心脏神经官能症加重,如外界因素饮食,众所周知,咖啡、巧克力与茶等食物会使心脏神经官能症复杂化,既会引起加重,也会让心脏神经官能症发病更加频繁,许多患者通过锻炼和自我调理的方式使症状很大一部分的消失,但仍有一部分躯体症状还保留着,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抗压能力低于常人,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小事而斤斤计较,情绪异常,脾气暴躁,严重者有抑郁思想轻生,可能会因为在丧失家人的关心和监督下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来,到最后需要家人去花费更多更大的心思和尽力来照顾并帮助患者分担一些忧虑和思想,患者需要长期在家人的庇护下生活。
近年来发现许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在学校老师努力的在给孩子灌输知识,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上能够自我生活养活自己,能够有能力承担家庭、工作等各方面压力,最后发现孩子不但不用心学习,反之产生一种抵抗心理,开始厌学、逃学,到家里以后父母督促要好好学习,告诉他们将来要有一番作为,这种双向的压力更让孩子产生内郁,常常会独自一个人苦思冥想,没人听他们的难受,也不知道该找谁去说,最后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并且患病后不被父母、老师等理解,产生躯体症状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身体并无异常,主诉症状异常明显,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疾病当中分为器质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疾病两大类,其中器质性疾病通过仪器检查可以明显检查出异常,若你的身体通过检查有异常,那么医生会明确诊断出患的是哪种疾病,同时器质性疾病对身体的各部分器官造成的是永久性伤害,通常很难恢复如初,而非器质性疾病无法通过仪器检查出来,一般医生会让患者去挂心理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等,通过仪器检查来排除所有的器质性问题才会确诊为功能性疾病,然后通过患者的主诉症状才能确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而且使患者越加的痛苦,多次的检查没有确定自己身体是否有问题,以为自己患了什么绝症,让患者更加的担心和害怕,总是在深夜难眠,恐慌、害怕,慢慢的越来越多的症状更证实了他们的想法,有的患者就开始不再相信医生,产生嫉医的抵触心里,无论见到什么样的医生都认为医生们是在骗他,这也让许多的专家和医生很是头疼,一些医护人员见到这样的患者都退避三舍的,因为他们很难缠,其实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慰和心理引导,同时通过中药的调理帮他们完全把这种纠正过来,这样可以让患者减轻许多没必要的痛苦。
女性是属于感性动物,很多女性便中了这个疾病的招数,常常会因为一些繁琐小事而情绪难控,心情复杂,24小时的冥思苦想,在特殊时期容易染上此病,如产后、失恋、家庭破裂、带孩子、月经期等。
专家分析造成这个病的根本因素在于肝,在中医口述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叫“肝郁”,肝属木,主疏泄,肝藏血,情绪和脾气暴躁等情况下会大量消耗肝血,而脾属土,主生血和统血,当肝血上不来的时候,中医有个词叫“脾胃运化不足”通过健脾可以增强气血的供应,那么很多中医会说“阴阳气血不足”,不知是补阴阳还是补气血呢?这是通过舌苔来判断的,通过看舌苔更能验证医生的说法,很多患者有个问题“难道不需要把脉吗?”,其实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脉象基本无差异,若有明显差异也能从舌苔上看出来的,而害怕、紧张、恐慌也有一个词叫“胆虚”,古代有句话叫“肝胆相照”胆囊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液是储藏在胆囊内的,一旦开始进食的时候胆囊就开始收缩,胆汁就进入了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也就验证了很多患者出现肠胃功能失调的问题,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的调节都离不开肝的疏泄,脾要保证全身能量的充足,才避免了全身乏力、疲倦、精神萎靡的症状。
那么问题又来了,心脏神经官能症难道与心脏没有关系吗?
心主神志、主血脉,肝主疏泄,二者都是密切相关的,心脏神经官能症还有一个是“血瘀”,这便和心脏有着主要联系,疲劳也是心脏血行不通而导致的,舒心解郁方剂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和阴阳气血等。
关于专家心脏神经官能症来龙去脉的描述,你清楚了吗?许多当地的医生未能把你的病治好可能是药的不对症或冲突引起,导致病情越来越重,心、脾、胃、肝、胆、阴阳气血等的调控不正,须分主次,专家以肝入主,抓住龙头直破蛇尾,让心脏神经官能症无所遁行。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疑难杂症亦非绝症,树立治疗信心,调整平衡心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