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你能做任何工作》3:机会网络(非原创)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131人  黑色玫瑰d

我小时候我爸经常跟我讲一个理论:文科的主观性太强,你最好钻研理工科的硬功夫 —— 你的水平是明摆着的,谁当权都得用你,跟政治立场没关系。我觉得我爸说的很有道理。这大概也是学理工科的人共同的道路自信。我有技术,这是硬功夫,是我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关键。

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当你考察真实世界的时候,有时候你觉得可能还有别的道理。

比如说,苹果公司的工作肯定都是好工作,工资很高,而且很有成就感,相信大多数工程师都想有机会去苹果工作。我们可以想象,苹果公司录用人的要求肯定是非常严格的,能进苹果的大概都得是名校毕业生吧?

有人拿 LinkedIn 上的数据统计,发现苹果公司员工的毕业院校中,排名第一的,是圣荷西州立大学(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一共有1484个人;排名第二是斯坦福大学,有250人。

这就很有意思了。圣荷西州立大学是个声望很一般的学校,申请这个大学很容易,录取率高达63%,它的生源跟名校没法比。那为什么圣荷西州立大学有这么多学生能进苹果公司呢?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圣荷西州立大学就在苹果公司旁边。大学生平时跟苹果公司接触很多,做个实习生,开个技术研讨班,大家交流方便,互相之间都认识。

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条直线,谁学习努力谁就去好学校,谁去好学校谁就获得好工作,谁工作好谁的收入就高……不是这样的。除了个人奋斗,还有一些别的变量能左右你的命运。有时候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就可能是你成功的关键。

那怎么样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呢?也许关键是你认识正确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说安德斯的《你可以做任何工作》。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作者的本意是写一本文科生的找工作指南。但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社会学的视角读这本书,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我们知道自由技艺的技能是“软技能”,像批判性思维,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很难用一个客观的硬指标衡量。也许两个毕业生的成绩单差不多,但是实际水平能相差很多。所以“文科生”找工作最好的办法是面对面交流,让人充分了解你。最理想的,就是得到一个机会直接跟公司的高层谈。高层很多就是出身于自由技艺专业,他们更懂得软实力的价值。

问题是怎么获得这个交谈的机会。对于那些特别厉害的公司,大多数求职者在递简历这一步就被淘汰了。

你可以让大学老师推荐,你可以参加所在行业的会议去跟相关的公司接触。但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个中间人,让他把你引荐给这个公司。

这就是一个有点矛盾的局面。自由技艺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个特别讲个人关系的领域。古代学习自由技艺的都出身于社会顶层,他们根本不差关系。可是现代有大量老百姓的孩子学自由技艺 —— 特别是有很多第一代移民的子女,本来想当个医生,一上大学就被政治学给吸引了,而他们的家庭并不能提供太多社会关系支持。这些人找谁引荐呢?

安德斯说,最理想的中间人,是你所在大学那些已经毕业多年,现在在社会上混得比较好的校友。

里德学院(Reed college)有个毕业生,是个女孩,在毕业后的一年内什么都不想干,跑到日本的一个海岛上过了大半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后来她过腻了,就想回美国找个工作。

她什么人都不认识,就在网上乱找,发现耐克公司正好有一个职位,自己很感兴趣。但是她对这个职位几乎是一无所知。

那她怎么办呢?所幸的是里德学院有个校友网,大约相当于 BBS 之类的社交网络。女孩就发了一个帖子,说我想找耐克的这份工作,请教诸位师兄师姐有没有谁了解这个职位的情况,任何信息都可以。

校友是愿意帮校友的,谁都希望自己学校的势力越来越大。结果这个帖子有十几个人回复。有人说我知道耐克会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你什么问题,我可以给你讲讲。有的说我认识耐克一个比较高层的人,我可以把你介绍给他,你直接跟他联系。

对新人来说,这种内部信息可太重要了。耐克公司的日常企业文化,有什么工作偏好,这些并不是保密信息 —— 但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可能会觉得非常神秘。有个内部的人给你讲讲,你在面试的时候就能获得很大的优势。有人给你指引一下,你就比别人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

里德学院这个女孩最终得到了耐克的工作。我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意思 —— 你说这公平吗?这是不是腐败呢?我们设想耐克大概不会给她什么加分照顾,但她的确得到了一个有点不公平的机会。

这种不公平的机会,大概是校友网络最重要的两个作用之一 —— 另一个作用是给号召校友给母校捐款。

美国大学非常非常重视校友网络。有的大学会主动邀请毕业多年的校友回来搞活动,给毕业生讲讲相关行业的机会和经验,这种见面会每年要办很多场次。里德学院用的那种校友网络系统,现在是一个专门的、供各大学搭建校友网络的工具,叫 Switchboard。

有人调查,美国46%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重点使用了校友的关系,安德斯认为这个数据还应该继续提高 —— 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讲关系的,但中国毕业生找工作,怎么会这么大规模地用校友的关系,恐怕更多的是让家人和朋友帮忙。其实那些比你早毕业几年的校友,在你进入社会的过程中能起到的作用可比“同学会”、“同乡会”重要得多。

安德斯的建议是,毕业生找工作,你应该用30%的时间去寻找工作机会,做做纸面上的调研看看哪个公司在招人;用10%的时间去制作和投递简历;然后剩下这60%的时间,要全部用来搞社交 —— 去跟校友联系,去认识外面的人。

| 我的评论

美国人说的这种校友网的关系,英文是 connection 或者 network,我觉得它跟中国人说的“关系”可能不完全一样。网络连接主要是信息上的交流,无非是现在有个什么内部信息你告诉我一声,或者你把我介绍给谁谁。校友网其实是个信息网,或者说“机会网络”。

而“关系”,则更多的是“人情”上的往来。如果一个毕业生是动用“关系”获得职位,可能是他的水平不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以前我欠你一个人情,现在我还给你。关系网是个人情网。

机会网络在不怎么熟悉的人之间就能有效运行,而“关系”则在熟人之中运行。可能正因为有这样的区别,英文里提到中国式关系,有时候并不翻译成 connection 或者 network,而是直接写成汉语拼音,“guanxi”。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世界,大家为了共同利益在一起合作,为了人情而录用一个人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少见,所以机会网络应该慢慢取代“关系网”。

有人说美国人干什么都是公开公平公正,有的人说美国人也讲关系搞腐败 —— 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美国人不是特别讲“关系网”,但是把“机会网络”几乎给系统化了。校友网络、推荐信、公司员工的“内推”,这些都是制度化的鼓励用“自己人”。

这种做法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有个自己人推荐总比胡乱找个人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对机会网络之外的人非常不公平。

也许“公平”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这个人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不管他认识谁,只要他有能力就有机会 —— 而真实世界显然不是这样。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你不服不行,只能尽量扩大自己的机会渠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