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读书散文

《人生海海》:希望你认识了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58人  雅洁的小馆儿
《人生海海》:希望你认识了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生活像人,有时或有些是让人爱的,有时或有些又是不让人爱的,甚至让人恨。”

《人生海海》这是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新书。那时很多场所和途径都有推荐这本书,我在逛钟书阁的时候很快发现了他。

这本书似乎是在讲一位上校的故事,却又通过一个小男孩“我”的视角,从“我”不同的年龄阶段,从回忆过去讲到记叙现在。

书本里说“生活像人,有时或有些是让人爱的,有时或有些又是不让人爱的,甚至让人恨”,这就是人生海海的意思。

后来我百度查了一下,说人生海海是闽南语,是对人生的一种感叹,意思大概是人生像大海一样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总是会起起落落,总是有很多不定因素。

人生海海,读完这本书,我试着去回顾书本里各个人物的一生。书本里给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上校和第一人称的“我”(小男孩),还有就是他的爷爷,父亲和老保长了。

爷爷,外号“老巫头”,喜欢讲道理,成天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爷爷讲“收音机里看不见人,玻璃柜里藏不了人。”意思是做人要亮身子,讲话要见芯子。可最后,爷爷却为了面子,为了儿子不被叫做鸡奸犯,道理想不通了,藏着身子做人,昧着良心说话。可让我还是有点悲伤的是,爷爷受不了村里人的指责和屈辱,或许还有自己良心的不安,自己在猪圈上吊了。最终,还是面子战胜了一切。

父亲呢?父亲在村民眼中是一个话少严肃的人,可惹怒了他,便是惹急了,少不了动手骂粗的。所以大家叫他“雌老虎”。父亲和上校是从幼年起就很好的朋友,根本容不得他人对上校的侮辱和不尊重,哪怕是自己的父亲都不行,所以在上校回村之后,父亲和爷爷的关系一度恶化,家里的氛围更是怪异。这是“我”说到的。

老保长,别人叫他“老流氓”,为什么这么叫?因为他说什么话都下流,三句离不了女人,床,奶子。虽说是保长(以前日本人的汉奸),但他向来是向着国民党的,提供了很多情报,就类似是汉奸里的卧底了。村民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曾经上校睡了她女人,可老保长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维护他,保守他的秘密这么多年,他可是胡乱话随便说,嘴巴更加管不住的人,更别说他有多爱喝酒了。所以,在我看来,老保长虽是混蛋了点,可绝对是重情重义一类的。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觉得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这段话,是“我”在离家后诉说的。

那这段疼痛的经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可能是从村里出现说上校是鸡奸犯开始的。“鸡奸犯应该有两个人,一个是上校,另一个是谁?连村里的小孩都都想的明白是谁——父亲”。

也可能是在父亲和爷爷帮助上校逃离,可误打误撞被“我”知道这一秘密,于是“我”每天担心自己说漏嘴,害了全家,害怕警察来找我谈话。

又或许,是知道了成天教导我大道理的爷爷才是那个出卖上校的人,于是“我”故意疏远爷爷,就像村里人一样,就像父亲一样。

又或许,是村里人知道真相,知道爷爷出卖了少校,无论是学校还是在街上,无论是老师还是邻居甚至“我”曾经的好玩伴,都开始排斥“我”,刁难“我”,有一次还差点被天上飞下来的东西砸到。

……

总之,从那些时候开始,“我”的生活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被父亲送上船,偷渡到外国,为了生而离开了家,十六七岁的“我”饥寒交迫,独自生活。

“报纸上说的,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或许,“我”最幸运的是遇见了第一任妻子。她一生的经历很不好,但因为这句话她坚持下来了,并感染了“我”,在她意外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因为她告诉“我”的这句话还有为了她要好好活着,所以“我”后来认真地活下去并活得很好。

“我爱他的笑声;我爱他的背影;我爱他抽烟的样子,爱他抽烟扔下的烟蒂;我爱他手术失败后骂娘的愤怒,当然更爱他手术成功后的灿烂笑容;我爱他遛狗逗猫的样子,那一定是他最开心得意的时候;我爱他义无反顾奔赴前沿阵地去出诊的英勇,爱他风尘仆仆回来的喜悦和痛苦”。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上校真的是我可以爱上的人了。

可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也始终没办法很好地总结。直到我在书中看到了一段这样的话,真的很形象深刻地刻画了上校这个人物了。

其实在村里,上校有另一个外号“太监”,可我偏爱叫他上校,关于这个外号当然是假的,可这中间有关于太多传说,太多秘密,有人故意散发,有人也不想辩解,于是,似乎是成了事实。直到秘密终有被揭开的一天。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村里的人,都喜欢私底下讨论上校的秘密,对他的故事十分好奇,觉得他是村里最奇怪的人。我曾以为大家都不喜欢他。但是,每家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找上校;红卫兵批斗他时,没有人会迎合红卫兵,老保长甚至走上台去为他辩解;在发现爷爷出卖了上校的行踪时,都像商量好的,全村的人都开始疏远、排斥、挖苦“我”一家,似乎,从一开始上校就是村里认定的大英雄一般。

而这也正是上校令人惊奇的一点。

全文都是通过“我”的视角来记叙了上校的故事。

曾经上校的故事是听来的,听上校自己说起,听父亲说起,听爷爷说起,听老保长说,听上校妻子说起,于是过去的秘密和传奇在东拼西凑的故事中渐渐呈现了原本的模样。之后是“我”亲自去接触上校和她妻子,每年“我”都会去看望他俩,那个时候的上校已经变成了智力只有三岁的老大人。

上校的一生是传奇,当过聪明的工匠,国民党,“金三刀”军医,锄奸杀敌的特务兵,解放军,志愿军,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诉说上校那股子劲。可这些都无法抵消上校受到的屈辱,那一件深深埋在内心的往事。不管经历了什么,不管受过多少折磨,,他当过日本兵的俘虏,进过国民党的牢狱,后来又被共产党抓捕,他都是认真地生活。可却因为别人要将那件往事揭露,暴露在大众之前,那一瞬间,他疯了,精神终于支撑不住了。用老保长的话“他一辈子已经经历的够多了”。

这些都是我喜欢他的原因吧。智力只有三岁的少校,我觉得可惜,但或许这样是最好的结局,至少,终于在余生他快快乐乐地度过了,还有那个爱他的人陪在身边,过着喜欢的生活,养猫养蚕。

人生海海,“报纸上说,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我希望,在往后,我也能拥有那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想到昨天看到的一段话,或许适合用在结尾。“我希望,你在经历了风雪沧桑之后,仍旧能纯粹地相信生活中的美好。更喜欢,你不经历风雪,保持纯粹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