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那么多相关
(这篇文章是2014年3月马航失事的时候写的,在此记录)
在别人的事情里面,发泄自己的情绪。在他人的悲伤里面,扮演你自己的角色。看着一波波不停息的马航信息刷屏,也想着是不是应该说点或者做点什么。总是习惯性冷漠,不转发也不评论。默默看着这显着热闹的集体情绪不断蔓延,关于政治、关于悬疑、关于国家民族,关于普罗大众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关于所有人都感受到的安全感和存在感。
有群体的地方,总有一种集体性的绑架和站位判断。我们习惯性的屈从大众的思维,屈从多数人的情感取向,扮演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所谓“善良”的人。在所谓的人类高尚品格里面,善良是最被高估的品质。它容易惺惺作态并和群体性不真实相伴相生。正好有时候会验证那句“所见未必真实,所闻未必实相。”作为已经彻底沦为怀疑主义者,同时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的人,对这个世界,总是有着天然的抗拒和距离感,努力去靠近世界,却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混乱虚假和空泛的浮躁。所以,总是没办法炙热如初。看着热情愤慨或是悲伤的点滴,有着只是没有温度的认知和判断。
每当看着有人说着马航的一切,有意无意的表达真切的关心或者是谴责的时刻,总是瞬间发现自己的冷血,拒绝表达所谓温情或者是关切,拒绝去讨论事情的本身。因为,很多时候,看着把事件本身作为谈资的人群,会深深生出对真是人性的失望。你很容易看到,有些兴奋的探索和好奇背后,是猎奇的新鲜感。你也很容易的看到,那些由此而生的心灵蛋汤的温暖句子,只是借此事表达自己生活里不安定感的方式。你更容易看出,那些由此而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愤慨的背后,多是别有用心或盲目的推波助澜。没有温度,所以不会炙热无比。人们对于事件的宏观关注远远大于个体生命的缺失本身。作为一个稍有宏观感的人,很少会被事情本身带动情绪,所有事件被描述成数据也好,被拆解成阴谋论分析也好,都只是冷冰冰的存在。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和深深同情,有的多数只是借此的自我扮演。
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的遭遇,因天灾人祸而生的存在或是破碎,真正能够体悟的是其间的关系人,其他的都只是感叹而已。借此珍惜自己小世界里面的所有相关人。《小王子》里有类似的话,忘记原话,大概意思是说因为我们彼此有交集,于是与这个世界的其他关系就有所不同。也许只是在一起吃过一顿饭,聊过一场风月,喝过一杯小酒,彼此就该成为意义不同的关系人。
感谢所有各种产生交集的朋友,希望彼此珍惜,毕竟这个世界所谓的无奈和变化脆弱是最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