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为了让爱好只是爱好。
1.
礼拜一和妹妹视频聊天,计算好时差,凑个中午的时间,聊了一个多小时。放心互损,开怀大笑。
她说,我觉得你文章写得太矫情,一直都是个人的事,怎么怎么样。不够有用。你以前不是推过几篇法律小讲堂么,阅读量挺高的,还很多人转。还有你实习那会儿负责推送的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公众号,挺有意思,会每篇都看。
这样的大实话、大真话也就我跟你讲讲了。你要推送时事热点、有用的技能、一些尽管烂大街但每次看到标题读者还是愿意点开来看的文章。你要符合读者的口味写,而不是站在自己角度写,你还真“写给自己的救赎”咧。
嗯,超级大实话、大真话。于是上篇文章,我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总算与一个相对的热点扯上了关系——“妈宝男”。
别别扭扭写完,怎么看怎么不顺,但困得可以,一推了之。
第二天再一看,主题不明。几次三番动了删文章的念头,后来想着好歹是自己花的一段时间啊。
我的写作方向错了吗?究竟是写自己想写的,还是写读者喜欢看的文章?
这事儿膈应得慌,成了我几次动笔却又迟迟不肯下笔的原因。
是否要为了粉丝数量的增多、阅读量的增加而重新跳进脱离了的苦海,写那些我并不是很开心很乐意写的文章?
毕竟,我赚的钱离我2016年支付宝年度账单差了六位数。
说不定拼老命努力,写些自己不那么喜欢写的文章,可以给自己增加点额外收入呢。
可是我不想失去我的爱好啊。
2.
好友Y很久之前为我的公众号写过一篇《你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无趣》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通行的成功标准里,没有给品鉴力、好奇心、审美感、逍遥自在,这些无用之物留一席之地,甚至连读本书都要权衡一下利弊。
是啊,从小学起,“读好书”只为摘抄好词好句,以便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高中,更是除教科书、教辅书、参考书、题库、题海外十指不沾。怕白看、怕浪费时间、怕落在别人后头。
《读库》的主编张立宪先生在一次答读者问中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当他阅读一本意大利童书,翻到满幅的画面而没有看到对应的说明文字时,他很纠结。他开始想,这幅画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意境,有什么意义。
这种一定要学到、领悟到什么的压力扑面而来。
他接下去说:“一本书,即使读了毫无意义、毫无感觉、毫无反应,也不用说好像多亏。节约基因,必须要物尽其用,或者说一种算计,折磨了我们这么多代人、这么长时间。希望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让他们不要那么紧张。”
希望我们看一本书,只是看一本书本身。没有什么目的性、目标性,只是我们喜欢。
当我的爱好有了目的,当我为博读者欢心东拉西扯、胡拼乱凑,我再也没法全身心去享受一个个文字组成一个个段落、一个个段落织就一整篇文章的满足和喜悦。
我没法享受写作的过程,那写作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3.
迷失方向,才能到达一个无人能找到的地方。——《加勒比海盗》
许久没见的好友见了我,有些惊讶:我怎么觉得你变瘦了,气色也变好了。
因为,我不再把减肥当成一个目标。它不再是压我心上的一块大石了。
跑步的时候,我只是跑步,我一门心思就惦记着跑步。那些不想面对的生活琐事、那些繁重无解的工作压力、那些不堪负荷的支付宝账单,全部随着我的跑步消失得无影无踪。大脑一片空白不想着减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练瑜伽的时候也是,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块肌肉、每一个部位的拉伸、放松中去。而不是想着要坚持多久才达到这个动作对塑形的效果。老师在一次课上说我的瑜伽有些入门了,因为从我的动作中看得出我的心和我的身处在了一处。
越是喜欢,健身房就去得越勤。运动真正成了我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不知不觉,我喜欢的成了我当初的念念不忘。
异曲同工。
我想,若当初当年明月心心念念想着要出一套讲述明史的书,还要红遍全国的那种,那他一定不会喜欢读上10年的明史,也写不出文笔幽默的《明朝那些事儿》来。要六神磊磊多年前就想着以后自己要开一个公众号专门写金庸,才去读的金庸全集,他一定读不了20遍。
因为,强烈的目的,容易让我们忘却初心,忘了去爱。
而不爱的东西,是忍不了那么久的。
而我,也只有写这样的东西,才写得到3点的时间。
至于能不能到达一个无人能找到的地方,也是后话,至少我开心啊。
钱,就努力工作去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