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星巴克,畸形营销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后果?
作者 | 默小怪
来源 | 数洞广告
(ID:shudongad)
呼......咖啡界最近起风了~
近日,一家瑞幸咖啡,公开炮轰星巴克,谴责其涉及垄断,控诉理由:
△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了排他协议
△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施压了要求二选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网络热议,星巴克作为自带流量的话题王,只要有些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关注,至少在广告营销界是这样的。

-01-
咖啡界要起风了?瑞幸是谁?
开怼事件,让瑞幸和星巴克陷入了舆论中,似乎很多人都一脸问号,瑞幸是谁?
这个被称为“网红咖啡”的瑞幸,在今年3月之前,似乎很少人知道,而到了4月,迅速蹿红在城市白领的生活里。据说砸了10亿做品牌,请了汤唯、张震做代言人,广告铺天盖地,在朋友圈和楼道广告里经常能看到。
朋友圈里更是每天都有人主动转发瑞幸的优惠链接。定价上,瑞幸一杯在21-27元之间,比星巴克同款低10元左右。不仅如此,瑞幸还开展了多项促销优惠活动,新开门店试营业期间还有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的活动,相当于一杯咖啡只要10多元。
而在昨天开怼星巴克垄断事件后,舆论发酵,知名度直线飙升,闯入了大众的视野里。
瑞幸把大道理摆出来了,一副被欺负的不像样子的势态。而星巴克方面回应称,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
瑞幸咖啡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和巨头星巴克开战?瑞幸咖啡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营销界都在猜测,这究竟是一场商战,还是“碰瓷营销”套路?

-02-
“碰瓷营销”玩出界,即使结果赢了,也输得一败涂地
瑞幸炮轰星巴克,带来了舆论,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看似玩了一场高明的营销套路,但实际是输掉了品牌好感度。
小众品牌要想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蹭蹭行业巨头热度,也是捷径之一。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去年9月12日苹果发布最新大作IP8,而小米则选择9.11发布mix2全面屏新作。在这个时间点,撞车苹果,公然叫板,不得不感叹,小米这波有意无意的蹭热度营销,玩得溜。

但瑞幸炮轰星巴克,虽然也在蹭巨头热度,但性质截然不同。
不管瑞幸目的是在控诉,还是“碰瓷营销”,最终的目标是想赢得消费者。但这次怼星巴克的缘由是因为垄断,对消费者而言,这只是企业间的商战,而非产品质量问题,谁赢谁输都无所谓。
从一些第三方数据来看,作为咖啡界的巨头,星巴克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一半,拥有一群庞大的白领族群粉丝。瑞幸直抨击行业大佬,知名度是提升上去了,换个层面来说,也间接地把星巴克的消费群体推开了。
因为从消费者情感出发,这类“碰瓷营销”,不仅会坏品牌好感度,还会适得其反的输掉消费者。
就像靠怼巨星来获取知名度,粉丝就会追随你吗,逻辑弄错,步步错!
重点是从市场格局来看,瑞幸这次无疑是以卵击石,赢得了知名度,但信誉度、消费群体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若一场商战,即使结果赢了,却输了品牌好感度,意义又在哪?

-03-
畸形营销要慎用,好产品是王道
碰瓷营销,是出现在企业营销中的一种炒作方式,通常是利用一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强行的把他揽到自己身上,以此达到曝光自己的目的。
这个在互联网界尤其常见。例如,今年年初,百度与今日头条的“撕X大战”,还有ofo小黄车和摩拜,京东和阿里,快的和滴滴(神州专车和滴滴专车)……
但瑞幸选择星巴克来“碰瓷”,很明显选错对象,不断做什么都会被认为一种抬高自己的手段。
众所周知,星巴克的营销卖的是“咖啡+”的概念,消费者买的是咖啡外的第三空间。而瑞幸作为刚起步的网红咖啡,营销模式是新零售的“互联网+”。
瑞幸这种市场模式,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放多点心思在产品的研发上,做出差异化,毕竟好咖啡才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微信公众号:数洞广告(ID:shudongad)
转载授权,请微信后台联系默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