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知行合一”
阳明作为一个左迁都御史,却能深测人心。在战场上,虽然自己在兵力上从来都是劣势,却也能先人一步,精确每一步从而致胜。
当初宸濠已经到达安庆的时候,阳明就与宸濠的心赌了一把,阳明靠着自己的仁智勇选择围攻南昌……
是的,先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在考虑着如何去胜利,但最深层的就是在考虑如何才能做到不让人民受苦。
可别说,这可真就让阳明赌对了,宸濠果然亲征回防。阳明深知这时他们会军心不定,因为路途遥远。阳明出奇击堕,四面设伏,假报自己败北,让他们的心更加浮躁,于是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接下来就轮到阳明进了——他选择先一步功到九江与南康,这是殊死一战,只有这场战争胜了,阳明收到来自官府的兵力,才能继续擒捉宸濠。最终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在非常紧张的局势之下利用火攻。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终于战胜了宸濠。活捉到他,并杀掉了许多其部下伪党。
阳明打这一场仗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真的是,圣人按着自己的良心去选择,再加上他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就能够战胜一切,他作为一个文官却显得像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宸濠被活捉了,皇帝知道了这一件事情之后,竟然想要自身前去再次活捉一次宸濠。这可真的是荒唐,谁都知道宸濠是阳明抓的,一个正常的皇帝,总不可能公然去抢别人已经获得的功。竟然还自封为威武大将军!
实在不理解这个皇帝,当查阅了历史资料者,我们知道他简直就是一个贪玩至极的人,他从小非常爱打仗,所以现在放下了自己正常该做的事竟然来打仗找乐子。
阳明当然不想让他这么去做,于是便劝谏皇帝不要亲征。在字面上,他说“皇帝亲自去抓宸濠,路上很有可能会有他残留部下设下的埋伏来刺杀皇帝,会涉及到皇帝的安危,实在是太危险。
但是实际上阳明真正考虑的就在于~皇帝如果御驾亲征,当然非常的劳民伤财。有的地方的人本来就吃不饱。皇帝在这么一出征,并且要按形式给每一个立功的人行赏,那么那些农民的人就会付出更多的税,甚至引起他们们的起义。
虽然阳明知道他这么去做皇帝不一定会听,甚至还会让皇帝生气。但是这就是他的大义,同样与上疏去救戴铣一样,毫不犹豫地给皇帝上疏。这就是阳明的选择,如果他没有这样的选择,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死困境,就很难悟出成为圣贤的真理。不坠入困局,就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而他不让皇帝这么去做,其一怕劳民伤财;其二,他从来也不会在意皇帝抢夺他的奖赏,如果阳明有了这些封赏,那么他就会用这些爵位和钱财去立功。阳明,孟子的义理都是通着的,阳明对于天爵还有人爵的理解也都是正确的。
说到阳明的成功、阳明的选择。他走入穷途末路,要在这里面彻底悟出道路。但是我真的愿意将自己推入穷途末路吗?现在做事,我仍然会以最终的结果和利益为主,首先思考的不是他是否存在道义,这可能就是我需要突破的点。
我小时候从来见到乞丐都是想要给他钱帮助一下他的,但是我的亲人告诉我他们是骗子,或者说不能给他们帮助。但是从学完阳明之后我才感受到:真正该怎么去做都是需要由自己内心去抉择,而不能关心他是否是骗子,这就是知行合一,它确实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