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潘氏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叶子蔚然

一路上与苏州潘氏的因缘际会

回想三个月来三次出行江南一带,从上海到苏州,从上博到苏博,总能听到一个名字:潘祖荫。

潘祖荫,清朝名臣、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咸丰年间的探花,光绪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工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长、农业部长、水利部长、交通部长、工业部长和科技部长。

今天我们已不知道当年的状元姓甚名谁,却记住了潘祖荫这个名字。为何?潘家捐献出了中国三大青铜宝鼎、被称为清代“海内三宝”的其中两个,大盂鼎和大克鼎。现在大盂鼎收藏在国博,大克鼎在上博。潘祖荫是大收藏家,他的收藏以“攀古楼”金石器和“滂喜斋”古籍最为出名,铜器就有六百余件。他的孙媳妇潘达于在丈夫去世后,保护两尊宝鼎,胜于爱护自己的生命,抗日战争期间将两鼎埋于地下,与前来索取宝物的日本人周旋,躲过了七次搜查。1951年,她把两个宝鼎和其他许多潘家的收藏捐给了正在筹建上海博物馆的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2004年,上博把北上的大盂鼎请回来,办了一个回顾特展,庆祝潘达于百岁诞辰,满足了她多年来想看到两个宝鼎相聚的心愿。几次见到那张她以百岁之身,穿着缎袄和绣花鞋,由人搀扶着,站在两个宝鼎之前的照片,每每为之感动。

上博的志愿者介绍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看到对面一位很年轻的女孩,眼睛泛着泪光。

苏州博物馆从去年到今年,展出了数次潘氏收藏展。今年三月的这次展览名为“攀古奕世”。藏品不多,只有八十几件。令人震撼的是,潘祖荫的祖父大学士潘世恩,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这次展出了密密麻麻的几大本。这些日记,是从苏州南石子街潘家老宅探花府的地下挖出来的。巧的是,我们当晚订的餐馆,正是探花府内的花间堂茴香餐厅。

暮色中的探花府,绿荫粉影,亭台水榭。穿过宅子的第一进,庭院内小池边立着一座二层楼阁,楼阁里透出暖黄的灯光,令人有归家之感。楼阁一层屋檐下悬横匾,曰“听泉读云”。楼阁有一临水茶台,左右立柱上书吴湖帆对联:池边客约同邀月,帘外禽言莫损花。楼阁内的一层,便是茴香餐厅的唯一一间包厢。步入,只见房内帷帘轻垂,门外竹枝慢摇。若是初夏白天,推门开轩便是那临水茶台,满园花香树影,皆会扑面而来。

潘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从状元、道光年间太子太傅大学士祖父潘世恩,到任内阁侍读的父亲潘曾绶,再到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的潘祖荫。所谓诗书继世长。而当年那些富庶的有见识的商人们,比如扬州个园的盐商黄家,也尤为重视读书。个园里专门设一个汉学堂,主人黄至筠二儿子黄奭的藏书楼,堂上有郑板桥的句子: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抱柱上又书: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黄家最重要的厅堂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